欧盟突然宣布了,欧盟委员会官宣了,要对中国出口的PET纺粘无纺布发起反倾销调查 欧盟委员会前两天就放出话了,直接对中国出口的PET纺粘无纺布启动反倾销调查。说白了,就是觉得咱们的产品卖得太便宜,挤压了他们本土企业的空间。公告是9月15日正式发的,商务部那边也很快跟进通报了。这不是头一回了,欧盟对咱们的塑料制品总爱来这么一手,之前PET树脂就挨过高关税,这次轮到纺粘无纺布了。 先说说这个PET纺粘无纺布到底是啥玩意儿。简单讲,它是用聚酯(PET)纤维通过纺粘工艺做成的布料,不是传统织造的,而是直接从熔融聚合物挤出细丝,然后热压成型。成品轻薄、耐用,主要用在建筑防水卷材、卫生用品、汽车内饰和过滤材料上。欧盟的编码是(ex)5603 13 90、5603 14 20和(ex)5603 14 80,具体到TARIC是5603 13 90 70和5603 14 80 70。为什么欧盟这么在意?因为这个市场不小,全球需求量大,尤其在建筑和环保领域,中国作为大生产国,出口量占了不小份额。数据显示,从2022年开始,欧盟本土产量掉得厉害,进口量却蹭蹭上涨,这让本地厂家坐不住了。 发起这个调查的,是两家欧盟企业:Freudenberg Performance Materials和Johns Manville。他们在8月8日递交了投诉书,欧盟委员会接到后没拖拉,很快就批了案子。Freudenberg是老牌德国公司,主营高性能材料,Johns Manville则是美国背景的建材巨头,在欧洲有大块业务。这俩企业联合起来,估计是看到自家市场份额被蚕食,赶紧抱团取暖。欧盟的逻辑很简单:中国产品倾销幅度初步估算在20%以上,远低于正常价值,导致本地行业受伤。倾销调查期定在2024年7月1日到2025年6月30日,损害评估则从2022年1月1日拉到调查期末尾。初裁期限是7个月,最长不超过8个月,如果证据充分,还可能提前出临时措施。 这事儿背后是欧盟贸易保护主义的延续。过去几年,他们对咱们的塑料产品下手可不少。早在2010年代,就对PET树脂征收过反倾销税,税率最高24%,一征就是5年。2018年又续了,2023年还扩展到越南产品,明显是想堵住绕道出口的路子。现在轮到纺粘无纺布,估计是产业链延伸的连锁反应。欧盟委员会的公告里明明白白写着,进口品低价涌入,本地产能利用率降到65%以下,库存堆积,工人轮班都减了。这不光是价格问题,还牵扯到就业和产业链稳定。EDANA这个欧洲非织造布协会也公开欢迎调查,说这是保护本土产业的必要步骤。说实话,欧盟这么干,一方面是经济压力大,通胀高企,本土企业叫苦;另一方面,也是全球贸易格局变了,大家都开始筑墙。 从数据上看,中国出口到欧盟的PET纺粘无纺布确实增长快。2022到2024年,进口量翻了近一倍,本地产量却缩水15%。为什么中国产品这么有竞争力?成本低是关键,咱们的聚酯原料链条完整,生产效率高,大型工厂一天能出几吨布,规模效应拉满。欧盟企业成本高,环保标准严,劳动力贵,自然吃亏。但话说回来,这也暴露了他们的问题:技术升级慢,创新跟不上。Freudenberg和Johns Manville不是小虾米,前者营收上百亿欧元,后者全球工厂遍地,可还是觉得扛不住。投诉书里列了财务报表,显示利润率下滑,市场份额丢了10多个百分点。这调查一启动,欧盟海关会加强清关,出口企业得准备好应诉材料,不然默认从价税就来了。 对中国企业来说,这绝对是个坏消息。欧盟市场占咱们无纺布出口的20%以上,要是真加税,成本直接涨,订单可能流失到东南亚或美国去。短期内,出口额估计掉5%到10%,小厂压力最大,那些靠低价拼市场的,日子更难过。但长远看,这事儿也提醒大家,别总盯着价格战。咱们的产品在品质上其实不输人,纺粘工艺的均匀度和拉伸强度都达标,甚至在防水性能上更胜一筹。问题是怎么证明倾销不存在?企业得收集出口数据、国内价格对比,证明正常贸易行为。 2025年欧盟经济复苏慢,建筑业需求回暖,本土企业想借机抢地盘。全球供应链重塑后,塑料制品成了热点,环保要求高,中国企业正往低碳转型,这时候来一刀,等于卡脖子。但欧盟自己也矛盾,一方面推绿色协议,另一方面保护老产业。越南、印度这些国家也盯着机会,可欧盟不傻,早把他们列进监视名单。说到底,贸易摩擦是常态,WTO规则下,反倾销是合法工具,但滥用就成贸易壁垒了。 中国作为WTO成员,得用规则反击,之前对欧盟光伏、钢铁的调查就是例子。企业该怎么应对?第一步,赶紧评估影响,算算欧盟订单占比,分散市场到中东或拉美。第二,优化供应链,进口欧盟原料证明非倾销。第三,推动升级,投资自动化设备,提高附加值。比如开发生物基PET布,符合欧盟REACH标准,就能避开低端竞争。
就在刚刚欧盟突然宣布了!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消息,2025年9月15日,欧盟委
【3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