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水牛奶市场闹得沸沸扬扬,起因是记者调查了20款标着“水牛纯牛奶”的产品,结果发现——没有一款是100%纯水牛奶!更离谱的是,有些产品把“水牛配方”“皇氏水牛”这些词注册成商标,配料表里却偷偷混着普通牛奶,比例还不标明。消费者冲着“水牛”两个字花高价买,结果喝到的可能是“兑水奶”,这谁能不生气? 先说说这事儿怎么爆出来的。有记者随机挑了20款水牛奶产品,发现所有产品都混了普通牛乳,没一款是纯的。更绝的是,有些品牌玩文字游戏,比如“皇氏水牛”“水牛配方”这些词只是商标,配料表里普通牛奶反而占大头。客服还支支吾吾,有的说“技术机密”,有的直接说“生牛乳比生水牛乳多”。更夸张的是,有款产品旧包装标“生水牛乳≥90%”,新包装直接把含量删了,问就是“根据鲜奶指标动态调整”。这不是明摆着糊弄人吗? 为啥商家要这么干?说白了还是钱闹的。生水牛乳收购价一公斤12块,是普通牛奶的3到4倍。混点普通奶进去,成本立马降下来,利润空间就上去了。还有些品牌说“100%水牛奶脂肪高,宝宝不好吸收”,听着像为消费者着想,实际是怕纯水牛奶加工难——脂肪太高容易糊管,混点普通奶好处理。更气人的是,有些品牌明明混了普通奶,还拿“科学配比”“营养均衡”当遮羞布,这不是把消费者当傻子吗? 这事儿最坑的是消费者。大家为啥买水牛奶?不就是看中它营养高、口感醇吗?结果花着比普通牛奶贵两三倍的钱,买到的可能是“概念奶”。商家拿“水牛”当噱头,赚的是溢价的钱,伤的却是消费者的信任。一旦大家发现真相,谁还愿意为“注水奶”买单? 其实要解决这事儿也不难。监管部门把规则立明白,比如强制要求混合奶源标比例,禁止用商标混淆产品实质。企业也得长点心,与其玩文字游戏,不如踏踏实实搞研发,解决纯水牛奶加工难题。消费者也别光看包装,买之前多瞅瞅配料表,遇到不标比例的直接绕道。 说到底,水牛奶市场要想走得远,靠的不是“商标套路”,而是“透明生产”。商家要是继续耍小聪明,最后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毕竟,消费者的信任一旦丢了,再想捡回来可就难了。 大家平时买水牛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咱们一起避避坑! (案例来源:北京日报)
有个外国男子来到中国,偶然看到民警在查验身份证,便主动上前要求刷卡,看到结果后,
【18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