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一群红卫兵闯进法门寺大肆破坏。71岁的良卿大师苦劝未果,为保护寺院,

尔说娱乐 2025-09-18 09:39:39

1967年,一群红卫兵闯进法门寺大肆破坏。71岁的良卿大师苦劝未果,为保护寺院,大师把煤油泼在身上,划着了手中的火柴。 大火升腾不止,皮肉烧焦的刺鼻气味瞬间扩散开来...。这惨烈的一幕,把无法无天的红卫兵吓破了胆,他们扔下手中的铁锹锄头,惊慌失措地逃离了法门寺。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67年的夏天格外炎热,陕西扶风县的法门寺笼罩在一片令人窒息的寂静中。 这座始建于东汉时期的千年古刹,此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银杏树的叶子在烈日下无精打采地垂着,蝉鸣声显得格外刺耳,仿佛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时年71岁的良卿大师站在寺院中央的青石板上,汗水沿着他布满皱纹的额头缓缓滑落。 他身披一件洗得发白的袈裟,手持一串磨得光滑的念珠,目光凝重地望向寺门方向。 远处传来的嘈杂声越来越近,一群手持铁锹和锄头的年轻人正朝寺院涌来。 良卿大师深吸一口气,缓步迎上前去,他的步伐虽慢却异常坚定。 这些年轻人来势汹汹,脸上带着狂热的情绪,声称要"破除迷信",执意要挖掘寺院地宫。 良卿大师双手合十,用平和而坚定的语气向他们解释地宫中佛指舍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他讲述着法门寺千年来的传承,提到唐代皇室如何供奉舍利,历代高僧如何守护这座寺院。 然而,这些话语在狂热的氛围中显得苍白无力。 眼见劝说无果,良卿大师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 他缓步走向寺院东侧的柴房,取出一桶煤油。 在众人惊愕的注视下,他将煤油缓缓浇在自己身上。 煤油刺鼻的气味在空气中弥漫,与寺院本有的檀香味形成诡异对比。 阳光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那双经历过无数风雨的眼睛显得格外明亮。 "若要破坏地宫,先从我身上踏过。" 良卿大师的声音平静却坚定。 他划亮火柴,火焰瞬间窜起,将他整个人包裹其中。 橘红色的火舌在阳光下格外刺眼,皮肉烧焦的气味令人窒息。 这一幕让在场的年轻人目瞪口呆,他们扔下手中的工具,惊慌失措地逃离了寺院。 良卿大师的壮举守护了地宫中的珍贵文物。 他出生于河南偃师一个贫寒农家,10岁便在宜阳灵山寺出家。 数十年的修行生涯中,他先后在多个寺院担任职事,1953年成为法门寺住持。 在他的主持下,这座古刹得到了精心修缮,香火日益兴旺。 每天清晨,他都会亲自敲响寺钟,带领僧众诵经祈福。 1981年,因年久失修,法门寺真身宝塔部分倒塌。 在随后的考古发掘中,专家们在地宫中发现了四枚佛指舍利,其中一枚被确认为释迦牟尼真身舍利。 这些珍贵文物得以完好保存,全赖良卿大师当年的舍身相护。 考古人员还在塔基地宫中发现了大量唐代珍贵文物,包括金银器、琉璃器和精美的丝绸制品。 如今的法门寺已成为重要的佛教圣地。 每天清晨,寺院的钟声依旧准时响起,香客络绎不绝。 在寺院东侧,立着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面详细记录着良卿大师的事迹。 导游们向游客讲述着那个夏天的故事,许多人会在碑前驻足沉思,有的还会献上一束鲜花。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寺院都会举行隆重的法会纪念良卿大师。 僧众们诵经祈福,信众们虔诚跪拜,整个寺院弥漫着肃穆庄严的气氛。 住持会在法会上讲述良卿大师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这位为保护文化遗产而献身的高僧。 良卿大师用生命诠释了守护文化的决心。 他的故事不仅关乎信仰,更关乎对文化遗产的珍视。 在这个古老寺院里,他的精神与千年古刹同在,继续启迪着每一个到访者。 每当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法门寺的飞檐翘角上,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永不磨灭的故事。 主要信源:(凤凰网河南——宝塔地宫藏绝世宝藏 陕西高僧不惜自焚保护)

0 阅读:76

猜你喜欢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