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侵略中国三次,英国胜。法国侵略中国两次,法国胜。德国侵略中国一次,德国胜。沙

月鹿简科 2025-09-18 15:27:43

英国侵略中国三次,英国胜。法国侵略中国两次,法国胜。德国侵略中国一次,德国胜。沙俄侵略中国一次,沙俄胜。日本侵略中国三次,日本胜两次,败一次。

近代中国的历史书,翻开来几乎页页都写着两个字:战败。面对英、法、德、俄、日这五大列强,清朝的军队几乎没打过几场像样的胜仗。唯一的例外,是那场举国同心、血战到底的抗日战争。

这绝非偶然,它背后是一场农业文明与工业巨兽的迎头对撞。当古老的王朝还在睡梦中时,世界的游戏规则已经彻底改变了。

若要追溯近代历史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冲突事件,第一次鸦片战争无疑是最能直观展现特定时代背景与矛盾的典型例证。

从雾霭弥漫的远海驶来一支舰队,四十有七艘钢铁舰船在海面犁出黑浪,烟囱里翻滚的浓烟几乎遮蔽了天光,舰上搭载的四千名英军士兵,正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势逼近。

而清军呢?还在用木头帆船和冷兵器去抵挡。

结果毫无悬念,英军舰队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广州、宁波、上海接连失守,最后兵临南京城下。

一纸《南京条约》,香港岛被割走,2000万银元的赔款压得人喘不过气,广州等五个城市被迫打开大门。这就像在巨人身上撕开的第一个口子,从此鲜血淋漓。

没过多久,英法联军又来了。这次他们找的借口是“亚罗号事件”,手里的家伙也升级了,换成了后装线膛枪和新式大炮。

联军攻陷广州,摧毁天津大沽口炮台,咸丰皇帝吓得直接跑去了热河。时光回溯至 1860 年,一场肆虐了整整三日三夜的烈焰,无情地吞噬了圆明园的雕梁画栋,只留下一片断壁残垣在风中沉默。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让更多的口岸被迫开放,赔款数目继续增加,甚至允许外国公使直接住进北京城。中国的国门,被彻底踹开了。

法国人也没闲着。中法战争中,尽管清军在镇南关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挽回了些许颜面,但法国舰队在马尾海战中,却把整个福建水师打得灰飞烟灭。

最后签的《中法新约》,我们赢了战役,却丢了对越南的宗主权,法国势力渗透进了西南腹地。

德国人的吃相就更难看了,简直是明抢。1897年,借口“巨野教案”,德国远东舰队直接在青岛登陆,占了胶州湾。

清军几乎没做什么抵抗,一份《胶澳租界条约》就让德国人拿走了胶州湾99年的租借权,还附带了在山东修铁路、开矿的权利。

这一下,其他列强有样学样,英国租了威海卫,法国租了广州湾,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

而在中国的东北,沙俄的刀子割得最深。他们趁着英法联军打第二次鸦片战争,逼着清政府签了《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硬生生从中国版图上挖走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片土地。

1900 年,当英、美、法等八国组成的侵略联军悍然进犯中国时,沙皇俄国的野心更为膨胀 —— 它直接调遣了 17 万重兵,兵分六路对中国东北地区展开大规模入侵。

更令人愤慨的是,即便后来其他联军陆续撤离,沙俄军队却无视中国主权,始终盘踞东北不肯离开。

这种非法占据的局面,直到 1905 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才被打破,沙俄不得不从东北撤军。然而,撤军并未让其放弃在华利益,诸如修建铁路、开采矿产等核心特权,依旧被其牢牢攥在手中,中国东北的经济主权仍遭严重侵蚀。

最痛的,还是来自邻居日本。十九世纪末的甲午之战中,日本将 “助力朝鲜实现自主” 奉为对外宣传的幌子,其真实意图却直指中国主权与核心利益,企图借此染指远东格局的主导权。

甲午风云里,黄海一役成北洋水师的锥心之痛 —— 七艘铁甲战舰终未能抵挡住炮火吞噬,缓缓没入深蓝波涛;而后续的威海卫之战,更是以一场近乎惨烈的溃败,为这支舰队的命运再添浓重悲色。

一纸《马关条约》,将台湾与澎湖列岛从祖国的版图中割裂,自此开启了两地与故土相隔的岁月。

与此同时,2.3 亿两白银的沉重赔款,化作日本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关键助力,而清朝耗时多年推行的洋务运动,也在这场屈辱的签约后,彻底走向了失败的终点。

回溯至 1931 年,“九一八事变” 的爆发如同一道惊雷,彻底撕碎了日本此前伪装的和平假象,其妄图侵略扩张的野心自此毫无遮掩地暴露在世人眼前。

彼时的关东军仅用短短三月时光,便将东北大地尽数纳入其掌控范围之内。

1937 年 “七七事变” 的枪声打破和平,日本侵略者自此悍然开启了对中国长达十四年的全面侵略征程。

在这场野蛮的侵略战争中,他们犯下了累累罪行,其中以南京大屠杀为代表的血腥惨案,更是将其反人类的残暴本质刻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永远无法被掩盖的罪恶印记。

但这一回,华夏儿女早已挺起脊梁,绝不再容忍他人肆意欺凌。

从东北到西南,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游击,无数军民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抵抗侵略的钢铁长城。

0 阅读:78

猜你喜欢

月鹿简科

月鹿简科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