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区都飘的不知道姓啥了,才吃几天饱饭?这可是超音速战机,带上弹药几十上百架放出去从各方向多高度多批次突击目标,你看看威胁怎么样?全被击落又怎样?也大大消耗了对手防空力量 。”这种观点精确揭示了近期在长春航展上公开亮相的歼-6无人机背后的非对称作战逻辑,其核心在于制造一种极不划算的“消耗战”。根据2025财年的预算数据,一枚“爱国者-3”MSE型防空导弹的单价高达420万美元。 而用于拦截的目标——一架由本已退役、不计机体成本的歼-6改造而来的无人机——其价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即便算上改装和燃料费用,这种交换比依然是防守方无法承受的。因此,利用其作为超音速战机固有的速度和雷达反射特征,以“蜂群”方式进行饱和攻击,迫使对手耗尽昂贵的防空弹药库存,正是其在现代战场上最大的战略价值所在。 有网友说:都是时代的眼泪,现实的鸡肋。当靶机太贵,改造的费用都能买几架全新的靶机了。当攻击机太慢,太容易被打下来,还赔上油钱。 晒图笔记大赛 ---
俄军特种部队在乌克兰敌后森林冒险突击作战的图视频显示,俄军特种部队对几个不同的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