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年,金圣叹即将被斩首。他小声地对刽子手说:“一会你先砍我,我有200两银票归你。”手起刀落,从他耳朵里滚出来2个纸团。刽子手打开一看,瞬间目瞪口呆。 南京三山街刑场挤满了围观百姓。阳光炙烤着青石板,空气中弥漫着汗水和恐惧的气息。金圣叹与其他十七名“哭庙案”犯人身穿囚服,跪在刑场中央。这位五十三岁的文学批评家脸上没有恐惧,反而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当刽子手擦拭鬼头刀时,金圣叹突然侧过头,对身旁的行刑者低语说出,让对方先对自己行刑的话语,刽子手愣了一下,随后微微点头。 “得之,幸也;失之,命也。”金圣叹曾经这样评价人生际遇。此刻他面对死亡,依然保持着文人特有的洒脱。随着刀光闪过,刽子手快步上前,颤手赶紧打开一看,便看到在其双耳的纸团上,一个写着“好”,一个写着“疼”。 其实金圣叹之死不是简单的文人悲剧,而是清初权力博弈的缩影。1661年二月,苏州百余名秀才聚集孔庙哭诉贪官罪行,金圣叹虽未亲自起草诉状,却成为这场运动的精神领袖。新任县令任维初横征暴敛,甚至私吞常平仓粮米,在春荒时节导致百姓饿殍遍野。 “读书人当为民请命”,这是金圣叹常对弟子说的话。当他与其他秀才趁着顺治帝驾哭庙之际,鸣钟击鼓呈递诉状时,他们没想到江苏巡抚朱国治会如此狠辣。朱国治将“哭庙”定性为“惊动先帝之灵”的重罪,立即逮捕了十八名核心人物。 在狱中的最后日子里,金圣叹依然保持著作家本色。据传他写信给家人说:“杀头至痛也,籍没至惨也,而圣叹以无意得之,不亦异乎?”这种苦中作乐的幽默感,成为他留给后世最深刻的印象。 临刑前那天清晨,金圣叹看见儿子梨儿前来送行。看着痛哭流涕的孩子,他吟出最后一副对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巧用谐音表达身为父亲的酸楚,展现了中国文人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 刽子手后来真的检查了金圣叹的耳朵,哪里有什么银票?只有两个小纸团。这个细节最早出现在清代笔记小说《柳南随笔》中,正史《清史稿》却只简单记载“坐哭庙案伏诛”。历史的真相往往藏在官方记录与民间传说的缝隙之间。 金圣叹的文学批评尤其是对《水浒传》的评点开创了全新范式。他将小说与《史记》相提并论,提升通俗文学地位,这种离经叛道的思想也许早就注定了他的命运。在文字狱渐起的清初,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必然成为权力眼中的异类。 只能说,金圣叹用生命诠释了何为文人的风骨。他的死既是个体悲剧,也是时代缩影。那些临终轶闻无论真假,都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传统的一部分。而在黑暗中保持幽默,在压迫面前坚守尊严,用戏谑对抗强权,这才是真正的不朽。 信息来源: 人民网|《金圣叹:“你砍我的头,我逗你玩”》 文|沐琨 编辑|南风意史
1661年,金圣叹即将被斩首。他小声地对刽子手说:“一会你先砍我,我有200两银
南风意史册
2025-09-18 18:47:05
0
阅读: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