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再次提及中国!韩国总统李在明在接受美国《时代》周刊专访时罕见表态,韩国虽然一向与美国站在一边、携手共进,但也不会疏忽与中国的关系,而且韩国愿意成为两个大国之间的桥梁,否则,韩国无疑将被推向两大阵容对峙的最前线,此外,李在明还提及了韩国经济、民生等国内问题,认为只要韩国稳定,就是他目前获得的最大成果。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李在明在提及到韩美关税问题时强调,他本人不会接受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所有苛刻条件,毕竟,这将意味着会引起韩国民众的极大不满和可能遭到韩国国会的弹劾,所以,李在明呼吁特朗普方面应该考虑到韩国的实际情况,拿出更加合理的方案。由此不难看出,李在明依然希望坚持务实外交政策,看似希望左右逢源,但实际深知韩国的实力无法对抗任何一方。 李在明这话里的掂量,明眼人都能品出几分。首尔青瓦台的会议室里,摆着两份报表:一份是对华贸易额,去年突破3600亿美元,占了韩国外贸总额的五分之一;另一份是驻韩美军军费分摊单,每年涨10%的数字刺得人眼睛疼。他对着《时代》周刊说"不疏忽中国"时,手指在报表边缘敲了三下——那节奏,像在算一笔不能输的账。 韩国的企业主们比谁都清楚这账怎么算。三星电子在西安的工厂,去年芯片产量占了全球存储市场的18%,要是跟中国闹僵,生产线停一天就少赚2000万美元;现代汽车在中国的4S店,每月能卖出5万辆车,比在本土还多三成。这些老板们最近总往总统府跑,带的不只是财报,还有员工联名信,信里就一句话:"别让政治砸了饭碗。" 特朗普那边的苛刻条件,李在明是真不敢接。前几年美国让韩国提高牛肉进口配额,结果韩国农民扛着锄头围了国会,逼得前总统当众道歉;这次要加征汽车关税,现代汽车工会直接放话:"敢答应就罢工。"韩国的国会更不是吃素的, opposition议员早就盯着李在明的一举一动,就等他在外交上出错,好扣个"出卖国家利益"的帽子。他在专访里说"考虑韩国实际",其实是在给自己留后路——真被弹劾了,说啥都晚了。 当"桥梁"这话,听着轻巧,做起来难。韩国夹在中美之间,就像站在两条大河中间的独木桥上,往左歪怕掉进太平洋,往右倾又怕踩空了黄海。去年尹锡悦政府硬着头皮跟着美国搞"芯片四方联盟",结果中国减少了对韩半导体设备进口,韩国半导体出口额跌了15%,那些喊着"对华强硬"的政客,转头就被企业界骂得狗血淋头。李在明现在想当"桥梁",不过是吸取了教训——与其选边站被夹扁,不如找个平衡点喘口气。 首尔的菜市场里,阿姨们挎着篮子讨论的不是外交辞令,而是白菜价。中国山东的白菜运到韩国,比本土的便宜三成,要是因为关税涨了价,第一个骂娘的就是这些选民。李在明说"稳定是最大成果",这话实在——韩国的经济像个走钢丝的,一边是美国的压力,一边是中国的市场,稍微晃一下,掉下去的就是民生。 其实啊,李在明的"务实",说到底是被现实逼出来的。韩国的军舰能在美国航母后面晃悠,可韩国的超市货架离不了中国的蔬菜;韩国的导弹能对准北方,可韩国的手机屏幕离不了中国的稀土。这种剪不断的联系,让谁都不敢把话说死。他对着美国媒体提中国,对着中国市场念美国,不过是想在大国的缝隙里,给韩国多挣点生存空间。 只是这"桥梁"不好当。得让两边都觉得你靠得住,又不能让任何一边觉得你站错了队。李在明的办公室里,挂着幅朝鲜半岛地图,上面用红笔圈着釜山港——那里每天进出的货轮,一半去中国,一半去美国。这地图大概是在提醒他:外交玩的不是选边站,是让货轮能一直开下去。
李在明再次提及中国!韩国总统李在明在接受美国《时代》周刊专访时罕见表态,韩国虽然
极速西柚
2025-09-19 10:23: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