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母亲因病去世,65岁儿子不找人帮忙,上午火化,下午土葬,不放鞭炮,不收礼,

美食创意厨房 2025-09-19 10:55:55

92岁母亲因病去世,65岁儿子不找人帮忙,上午火化,下午土葬,不放鞭炮,不收礼,不摆席也不戴孝!在门口点了三炷香,就算办完丧事,一共花了3500!村里人不理解,指责儿子太抠门,连母亲的丧事都不舍得风光去办?可儿子却说自己问心无愧! 在母亲离世后,老李没有四处找人帮忙,而是独自操办起丧事。 没有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来宣告这场离别,没有摆上一桌桌丰盛的酒席来招待众人,也没有披上那象征着哀伤的孝服。 他只是在自家门口,神情肃穆地点燃了三炷香,袅袅青烟缓缓升起,仿佛带着他对母亲深深的思念飘向了远方,就这样,简简单单地办完了这场丧事。 可是村里人却纷纷指责老李太过抠门,觉得他连母亲的丧事都不舍得风光地去办。 “养这种儿子有什么用呢?一点孝心都没有!”一位邻居皱着眉头,满脸不满地说道。 “办丧事,你至少得弄个灵堂,让老人停尸三天吧,然后披麻戴孝,风风光光地送老人上山,还得请吹唢呐的人来,让乡村父老都能送老人最后一程呐!”另一位大妈也义愤填膺地附和着。 “我要是有这样的儿子,非得被气死不可……钱这东西,该花就得花,该省才能省,丧事怎么能省呢?”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对老李的行为充满了不理解和指责。 在他们看来,母亲 92 岁高龄去世,这可是喜丧,本就应该大操大办,摆上酒席,热热闹闹地招待乡村父老,这才算是对老人尽到了最后的孝道。 可老李倒好,只想着省钱,一天就把丧事给草草办完了,这在村里人眼中,简直是闻所未闻、不可理喻的事情。 面对众人的指责,老李却一脸坦然地说:“我伺候了我母亲 30 年,这 30 年里,我无微不至地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在她生前,我已经尽到了我作为儿子应尽的孝道,我问心无愧。人死后那些大操大办的仪式,大多都是做给别人看的。父母生前不管不顾,等父母去世了,却花几万块钱去办葬礼,这哪里是孝顺,分明就是傻!” 可邻居和亲戚们并不认同老李的观点,他们反驳道:“你问心无愧吗?人死了,难道不该对世上的亲朋好友做个告别,做个交代吗?你只考虑自己问心无愧,那亲朋好友的感受呢?你这分明就是抠门,还非要说得冠冕堂皇!” 此事引发了热议,有网友说,我认为太简单是不合适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礼排在第一位。礼是我们这个社会得以维系的基础。老母亲一世辛劳养育子女,去世后,应该要应自己的能力,给她一个体面的葬礼。 也有网友说,为这个儿子点赞,生前尽孝,去世简办,即我们常说的厚养薄葬。丧事大操大办绝对是累人糟钱,在农村一家发丧,全村吃席,吹鼓手大篷车演艺,全套纸活,做殡葬行业的当然是希望丧家大办,有利可图啊!可丧主家是心力交瘁,浪费钱财。 还有网友说,只要老人在生前儿女尽心尽孝,尽力而为,问心无愧,有何不可?比那些老人生前无儿女过问,死后大操大办,捞取虚名的不孝子女何至强千百倍! 我觉得,老李的所作所为,恰恰展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质朴与真诚。 在这个常常被虚荣和形式主义所裹挟的时代,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坚守着自己内心对孝道的独特理解。 他用 30 年的悉心照料,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孝顺,那是一种融入生活点滴、细水长流的爱。 而丧事从简,并非是抠门,而是他看透了生死的本质,不被世俗的眼光所左右。 他就像一股清流,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坚守着那份纯粹与本真,用最简单却也最深刻的方式,表达着对母亲的爱与敬意。 生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万堆灰!自己的父母亲活着的时候尽心尽力尽孝,这是每个有良心的子女都应该做的。也是对父母恩情的报答! 父母去世了,人死如灯灭。走的人走了,不能复生。丧事从简。不要让身后的儿女身心疲惫,经济遭受重创。也应该是去世的父母所期待的! 不过就此事而言,我觉得还是不要当天就下葬,尊重传统也很重要。 不需要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应该发个讣告,让能来愿来的亲朋好友,追思送别一下也是有必要的! 而大家也应该自觉一点,送完老人就自行离开,别想着留下吃席,这样是不是更好一点呢?

0 阅读:474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20

用户10xxx20

2
2025-09-19 11:20

最有用的孝顺是在生前,生前不闻不问,死后大操大办顶个屁用,死后再花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虽是表面风光,实在是毫无作用,国家为啥提倡厚养薄葬,就是为一些人指出明路。

风雨情缘 回复 09-19 11:52
普通家庭大大操大办,钱都花这上面,让活着的人咋生活

美食创意厨房

美食创意厨房

关注我,关注娱乐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