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这个真有点火星了,原来在很多“关注青训、关注留洋”的球迷中间,咱在很长时间内都有

这个真有点火星了,原来在很多“关注青训、关注留洋”的球迷中间,咱在很长时间内都有一个不太褒义的雅号:“精神小仙女”

原因没什么特别的,无非是咱实在太闲,没事就发发女足内容,从中女超、留洋球员到西女超、女足欧冠都能扯扯,还会说一些“女足值得更多关注”、“女足观赏性没有很多人想得那么差”、“不要无端污蔑女足”之类的屁话,再联想简中互联网环境里大量人口对女足甚至带着种鄙视,咱的话不就是“小仙女”的典型言论吗?再考虑到性别原因,就“精神”了。

要说咱看留洋球员快十年了,看青训、看女足的时间同样也不短了,看五大联赛、中超的时间还更长,没少被各种人嘴过,真没啥所谓。反正咱认为这几样东西从来不是割裂的,至于您怎么认为是您自己的事,有人从胎教就开始落后又不是咱的责任。

很多人强调“不看球的人拿女足出来拉踩男足”的畸形现象,认为是这种现象制造了割裂,但咱表示怀疑。之前提过一嘴,一些留洋球员、一些青训项目获得了超出预期、或高于本身能力范围的关注(没有把二位相提并论的意思)并引发了外界很多无谓争论,也代表着把两者的门槛降低了。就跟中国女足在取得一些好成绩的时候,同时不可避免地引入了满口“女足才是国足”的常规阈值之下的群体一样,呈现形式虽然不同,本质上却是一样的。

别觉得咱把这事用“小作文”说出来是在博同情,网络上的同情又不值钱。看不惯咱的那么多,再玻璃心都习惯了。而且咱是“小仙女”又怎么啦?咱看球看得很开心,至少比咬着后槽牙叫人“小仙女”的理论上要开心一点吧。无他,科普一下社会的多样性而已,顺便添加一个案例,告诉首页里那些“精神”或“不精神”的“仙女”们该吃吃该喝喝:无能狂怒,不足挂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