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了15万贪官,为啥腐败越反越多?而历史证明贪官是杀不完的! 《大诰》!6

五代十国志 2025-09-19 15:02:45

朱元璋杀了15万贪官,为啥腐败越反越多?而历史证明贪官是杀不完的! 《大诰》!600多年前,朱元璋在这本"反腐手册"里写:"朝杀而暮犯,朕非不能杀,是不能止!"这位从乞丐堆里爬出来的开国皇帝,用最狠的手段掀起了中国历史上最猛的反腐风暴——31年杀了15万贪官,可民间还是骂:"朱元璋的刀再快,贪官的队排得更长。" 为啥狠招迭出,腐败还是像野草? 一、他的反腐有多狠?三个操作刷新认知 朱元璋的反腐,用"地狱模式"形容不为过。 第一招:法律比阎王殿还严。他亲自定规矩:贪60两银子(相当于现在40多万)直接砍头。监察官贪腐?罪加二等!更绝的是"剥皮实草"——把贪官皮剥下来塞满稻草,挂在公堂当"警示牌"。浙江有个布政使上任前,特意去公堂看贪官人皮,当场吓瘫:"这官当得,不如回家种地!" 第二招:发动群众当"纪委"。他颁布《大诰》,明明白白告诉老百姓:"发现贪官别忍,绑起来送京城!路上有人拦?那家人全家砍头!"江西农民陈寿六就真这么干了——他攒了半年劲,把贪了三年税的县令绑了,带着两个邻居一路护送到南京。朱元璋不仅没怪他,还赏了20两银子,把贪官凌迟处死。这事儿传开,老百姓拍手称快:"皇上比贪官靠谱!" 第三招:连亲戚都不护短。女婿欧阳伦仗着是皇亲,偷偷倒卖茶叶赚差价,被查实后朱元璋直接砍了他的头;干儿子李文忠打仗是一把好手,就因为收了下属两条金腰带,照样被赐死。朱元璋说:"亲侄子犯法,和百姓一个样!" 可就这么狠,腐败咋还越反越多? 二、越反越贪?三个漏洞戳中要害 咱普通人看了都懵:杀15万人都没用,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第一,工资低到没法活。明朝七品知县(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月工资才7.5石米,折合成现在也就1000块出头。要养师爷、仆人,逢年过节还得给上司送礼,根本不够!明史专家吴晗算过账:"好多官员不贪,连饭都吃不上。"就像现在有人吐槽:"工资3000,房贷5000,你说咋办?" 第二,反腐全凭皇帝心情。朱元璋定的规矩看着严,可他自己经常"法外开恩"。有个官员贪污被抓,他看对方写得一手好字,直接免了死罪;另一个大臣贪了点钱,他念其早年跟自己打天下有功,只罚了点银子。时间久了,官员们摸透了:"只要哄得皇帝高兴,贪点也没事。 第三,监督的人自己也不干净。朱元璋设了锦衣卫当"纪委",结果这些人权力太大,开始"灯下黑"。有个大臣跟锦衣卫头子有私怨,对方随便找个由头就把他定了罪;后来连锦衣卫都腐败了,收黑钱、放贪官,成了"保护伞"。 最扎心的是,朱元璋晚年哀叹:"杀了一批,又来一批,就像割韭菜!"为啥?因为整个官场已经形成"不贪就被排挤"的潜规则。你想当清官?同僚都笑你! 三、网友吵翻了:朱元璋错了吗? 其实两边都有理。朱元璋的悲剧在于,他用个人权威对抗制度缺陷。 四、老祖宗的教训,现在该怎么用? 600多年过去,朱元璋的故事还在给我们上课。 当然,咱也不是说严刑没用。朱元璋的《大诰》、现在的反腐纪录片,都是用案例警示人。但更关键的是——让清官能安心当清官,让贪官不敢伸手,让制度管得住人。 朱元璋砍了15万颗贪官的头,没挡住腐败,但他用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反腐不是"杀多少人"的游戏,是"怎么建制度"的大考。 #大明# #朱元璋# #朱元璋功过# #杀腐败# #除贪官# #朱元璋传奇人生# #洪武皇帝朱元璋#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五代十国志

五代十国志

乱世中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