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相互免签,可能带来的最大问题:中俄民族大混血? 俄罗斯族在中国扎根得早,从

风吟写枪啸 2025-09-19 15:41:45

中俄相互免签,可能带来的最大问题:中俄民族大混血? 俄罗斯族在中国扎根得早,从清朝顺治那会儿就开始了。沙俄军队当时往黑龙江那边闯,碰上清军,抓了不少俘虏。这些人被押到北京,扔进镶黄旗里干活儿,当侍卫或者手工匠人。顺治七年,又来一批,他们在北京胡同安家,学满语汉语,慢慢混进去。十八世纪,西伯利亚日子苦,俄罗斯农民扛不住冷和税,跨边境到新疆北部,塔城伊犁等地落脚,开荒种地,建木屋过日子。十九世纪中叶,更多人过来,在市场卖奶制品面包,跟当地人换茶叶布匹。十九世纪末,十月革命闹腾,大批俄罗斯人逃过来,到哈尔滨绥芬河,修马车缝衣服,雪地里讨生活。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疆政府认他们少数民族身份,在学校教俄语,节日烤肉跳舞。现在俄罗斯族人口一万五千多,主要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城镇多乡村少,保持文化同时融进社会。 免签这事儿从2000年团体旅游互免签开始,2023年恢复,团队三到五十人,停留不超过二十一天。2025年9月15日起,中国单方面对俄罗斯普通护照免签三十天,经商旅游探亲过境都行,俄罗斯那边普京也说会对等。满洲里黑河口岸热闹起来,旅客过关增多了。 但有人担心这会推高中俄混血。实际旅游多是走马观花,红场故宫转转,晚上回酒店,接触本地人少。边境早年就有往来,卖巧克力倒腾商品,但跨国婚姻不多。语言是坎儿,俄语中文学得不多,聊感情难。饮食也对不上,俄罗斯人喝格瓦斯吃红菜汤,中国人爱酸菜白肉,饭桌合不来。家庭观念不同,中国人讲究父母在不远游,跨几千公里过年纠结。 数据看,中俄跨国婚姻在涉外婚姻里占比小,2023年超三万两千对,2024年黑河超两千对,多是俄罗斯女嫁中国男,源于工作留学长期接触,不是短期免签。文化差异大,俄罗斯女性直爽,中国男性传统,婚后适应需时。生理上俄罗斯人易有酗酒问题,影响健康,但不是主流。 免签后中俄交流多,五万多俄罗斯人在中国定居,婚姻增速百分之二十,离婚率低。俄罗斯族在新疆开面包店,社区活动分享食物,学校孩子学双语。俄罗斯族后代工作生活正常,没引发人口剧变。

0 阅读:0
风吟写枪啸

风吟写枪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