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成院士走了,85岁,这位一辈子扎在分子生物物理里的人,还是没能留住。 不

花辞簪 2025-09-20 11:40:22

王大成院士走了,85岁,这位一辈子扎在分子生物物理里的人,还是没能留住。 不少人没听过他的名字,不奇怪——他从不是爱凑热度的学者,眼里只有蛋白质结构、分子设计这些事。 但懂行的都清楚,他攥着中国这行的“硬货”。早年间参研胰岛素结构,后来又啃下关键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硬骨头,每步都踩在学科要害上。 他不只是做研究,更像“搭台子的”。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不少平台,是他带着团队一点点建的,后来年轻人能在国际上发声,都有他当年的底子。 他最“轴”的是较真。学生交论文,他连小数点都不放过,大家怕他挑错,却又服他——他指的问题,从来都戳在点子上。 现在学界总说“破圈”“要流量”,王大成院士一辈子没沾过这些虚的。他的世界里,只有离心机转速、显微镜下的图像,还有没解开的科学谜。 这种“老派”坚持,现在看反倒金贵。不是学者不该追时代,而是他这种一辈子钻一个领域、心无旁骛的专注,本就少见且有力量。 早年采访里他说“做科研像挖井,盯着一个地方挖才出泉水”,现在想这话,更像给后人的嘱咐。 没必要把他捧成“神”,他就是个把一件事干了一辈子的科学家,认真、扎实,还干出了让中国在这行抬头的成绩。 比起悼念,更该记住他那股“劲儿”——不浮躁、不跟风,认准方向就往下钻的科研精神。 科学要往前走,从不是靠热闹撑的,靠的是一个又一个像他这样,安安静静踏实做事的人。

0 阅读:13
花辞簪

花辞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