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仲那么厉害,为什么打北海用了10年? 闻仲在商朝后期算得上是个顶尖人物,他不光

藏獒聊热点 2025-09-21 00:37:19

闻仲那么厉害,为什么打北海用了10年? 闻仲在商朝后期算得上是个顶尖人物,他不光武艺高强,还懂兵法和道术,在朝中地位很高。出身于官员家庭,从小就接触政务和军事,早年拜入截教门下,跟着金灵圣母学艺,花了五十年时间钻研各种法术和阵势。学成之后,他直接去了朝歌,投靠当时的帝乙,帮着处理边境事务。帝乙时期,闻仲带兵打过几次仗,比如镇压东海和北狄的叛乱,每次都打得挺稳,边疆也就安静下来。帝乙死后,他继续辅佐新上位的帝辛,当上了太师,管着军政大事。闻仲这人直性子,忠心耿耿,经常劝帝辛别听奸臣的话,保持朝政清明。他骑的墨麒麟,手里一对雌雄鞭,在战场上威风得很,将士们都服他。 说到闻仲的厉害,主要体现在他的综合能力上。他不只是个猛将,还会布阵,用法术辅助作战。在商朝那种时代,军队打仗靠的不仅是人数,还有这些超自然的东西。闻仲从截教学来的本事,让他能在对阵中占上风,比如召雷电或者变幻阵法,敌人都招架不住。历史上类似的人物不多,但他这种形象在民间传说里很典型,代表了忠臣良将的模板。商朝末年,内部问题多,闻仲算是少数几个能撑场面的,多次出征都带回胜利,稳住了大局。 北海那场仗,是闻仲生涯里耗时最长的一次。帝辛七年,北海那边袁福通拉起七十二路诸侯反叛,商朝派闻仲去平定。按理说,以闻仲的本事,应该很快就能搞定,但结果打了整整十年。为什么这么久?主要因为北海这个地方特殊,不是普通的叛乱。那里是上古时期的古战场,蚩尤和黄帝打过仗,留下不少遗留力量。那些力量不是凡人能轻易对付的,包括一些蚩尤的后裔和变形怪物,它们加入叛军一边,实力大增。闻仲带兵过去,本来以为是常规镇压,谁知遇上这些东西,仗就打得异常艰难。 叛军不光人数多,还用游击方式,地形又复杂,大漠和冰原混在一起,补给线拉得老长。闻仲的部队适应不了那种环境,粮草经常被截,士兵冻伤的不少。袁福通他们藏在山谷里,闻仲每次围剿都得费劲清扫。加上那些妖物帮忙,铜头铁额的家伙冲阵,商军损失不小。闻仲虽说用鞭子和法术杀了不少,但妖怪源源不断,像是故意拖时间。实际上,这背后有更大布局。女娲娘娘早就不满帝辛渎神,派人搅局,让北海成为闻仲的泥潭。阐教那边也掺和,想调虎离山,把闻仲从朝歌调走,好让西岐有机会起事。北海的妖怪多半是上古残留,蚩尤的旧部召集兽类帮忙,闻仲得一个个剿灭,花了大量精力。 如果闻仲早点回朝,或许商朝还能多撑几年。但北海拖住了他,商军资源耗光,国力透支严重。闻仲带回的那些新战力,比如魔家四将,本来是帮手,但也暴露了商朝的弱点。十年下来,闻仲平定了叛乱,袁福通被抓,但代价太大。北海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还牵扯神话体系。东夷那边有自己的神仙体系,闻仲打过去,相当于灭了他们的宗门。昊元大祖那些神仙被杀光,法宝全毁,这在后世没留多少记录,因为历史书喜欢简写胜仗。打赢了就一句话带过,打输了才详详细细。闻仲的北海之战属于前者,所以细节少见。 北海之战暴露了商朝的很多问题。帝辛在位时,宠信费仲和尤浑这种人,朝政越来越乱。闻仲远征期间,他们在后方胡作非为,收贿赂,迫害忠臣。闻仲回朝后,发现情况不对劲,多次上书劝帝辛,但帝辛不听。西岐姬发那边趁机起兵,闻仲又得领军西征。这次对手更强,有阐教门人帮忙,闻仲虽说召来截教朋友助阵,但还是打不过。绝龙岭一仗,他中计掉崖,死得挺惨。之后魂魄上了封神榜,当了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管雷部的事。 闻仲这辈子,忠心没话说,但也因为太忠,忽略了朝中隐患。北海那十年,表面是军事拖延,实际是天意安排。商朝气数已尽,神仙们操控大局,闻仲再厉害,也逃不过。类似的事在历史上不少见,将军在外打仗,后方君王昏庸,结果两头都崩。闻仲的形象在民间流传,代表了那种悲剧英雄。北海为什么用了十年?不是闻仲不行,而是对手太诡异,地形太恶劣,加上高层算计。简单说,闻仲被坑了,商朝也跟着遭殃。

0 阅读:681
藏獒聊热点

藏獒聊热点

藏獒聊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