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 年大授衔后,远在大洋彼岸的李奇微看到报纸上十大元帅的名单后,命人送到麦克阿瑟那里,麦克阿瑟看到后,气得拍起了桌子:“马修这是想羞辱我吗?他这意思分明是说,在中国还有九个跟彭德怀一个级别的人存在,而朝鲜战场上只派了一个彭德怀就把我们十几个国家打败了!” 东京总司令部的地板差点被老麦拍裂,他吼完那句“羞辱”后,副官吓得把咖啡洒在了五星上将的裤脚上。老麦低头一看,更来气:“烫!跟鸭绿江边的迫击炮一样烫!”他哪是气裤子,他是气自己成了全球笑柄——圣诞节没打成,倒被彭德怀送了个“寒冬大礼包”。 消息传回美国本土,报纸头版登着十大元帅戎装照,朱老总居中的那张笑得像刚收完稻子的老农。华盛顿的酒吧里,大兵们把啤酒杯往桌上一磕:“听见没?中国还有九个‘彭德怀’没上场呢!”笑声里全是苦涩,谁让他们之前把“Chinese soldier”当成纸糊的靶子。 李奇微后来私下跟朋友吐槽:“我送那份名单,本意是提醒上头‘别轻敌’,结果老板(麦克阿瑟)理解成我扇他耳光。”说完自己先苦笑,因为他比谁都清楚——在朝鲜的雪地里,别说九个元帅,就是一个彭德怀,也够他们喝一壶。 其实老麦的“圣诞攻势”像极了我们小时候吹的牛:暑假作业只剩最后一页,肯定一天写完,结果开学前通宵补到天亮。他以为鸭绿江是终点线,士兵们连圣诞贺卡都写好了,地址填的是“Home by Xmas”。结果志愿军一出手,直接把贺卡改成“Wish you were here——in the snow, running back”。 第一次战役打完,美军骑兵第一师那个被围的团,团长是西点军校的优等生,战场上用无线电喊的却是:“We are not surrounded, we’re just in a target-rich environment.”(我们不是被包围,只是四周都是目标)。翻译官把这话译给彭德怀听,老彭叼着烟卷乐了:“告诉他,目标太多,我怕他打不过来。” 更损的是,志愿军夜里穿插,白天躲进山林,美军侦察机愣是找不到人影。飞行员低空飞,看见雪地上有字,用英文写的“Merry Xmas UN”,赶紧拍照回传。情报官分析半天得出结论:中国人心理战,挑衅!其实那是几个东北兵写给自己看的,他们真以为圣诞节能打完仗,顺手练了练英文书法。 我爷爷当年是铁道兵,负责往前线运弹药。他跟我说,最惨的不是美国飞机轰炸,是回来时空车厢里堆满冻硬的土豆。“一车土豆,一车弟兄,”老爷子抽着烟,眼神飘远,“美国兵吃火鸡吃到吐,我们吃土豆啃冰碴,可偏偏就是这群啃冰碴的,把吃火鸡的赶下了海。”他说这话时,电视里正播麦克阿瑟的纪录片,老爷子抬手换台:“不看,听那老家伙吹胡子瞪眼,我牙疼。” 老麦被撤职回国,在国会演讲那句“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感动得美帝眼泪汪汪。可同一时刻,彭德怀在朝鲜坑道里啃炒面,听完翻译只是淡淡一句:“老兵不死,只是别再来朝鲜。”两句话,一个像舞台谢幕,一个像关门放狗,格局高低,自己品。 1955年授衔,十颗将星闪耀,美国媒体酸溜溜:“中国一次批发十大元帅。”他们没说的是,这十个人里,随便拎出一个,都在朝鲜打过卡。麦克阿瑟最气的也许不是彭德怀,而是他忽然发现:自己打了半辈子仗,原来只是给中国的“元帅培训班”当了陪练。 今天回头看,朝鲜战争像一面镜子,照出傲慢,也照出血性。老麦拍桌子那一瞬,不知道有没有想起自己登陆仁川时的不可一世——那时他站在旗舰甲板,海风吹起军大衣,像真人版自由女神。可惜女神没戴口罩,被彭德怀一记耳光抽得原地转圈,转完才发现,女神手里举的不是火炬,是投降书模板。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陈毅对华野的威慑力:人虽在中野,一纸电报吓得陈参座发报道歉“七月二十五日凌晨两
【2评论】【20点赞】
用户10xxx25
向彭德怀元帅彭总致敬
鞭长莫急
正面战场硬碰硬击败美军,这在苏联也是没有的。
好人
彭老总抽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