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战役胜利对我党帮助巨大,让我军一夜暴富,缴获巨量物资 1945年8月,日本投

趣史小研究 2025-09-21 16:38:39

上党战役胜利对我党帮助巨大,让我军一夜暴富,缴获巨量物资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全国人民都以为好日子要来了。可山西的“土皇帝”阎锡山不这么想。他在抗战那几年,一直抱着“保存实力”的小算盘,让八路军在前面跟日本人死磕,他的晋绥军在后头养精蓄锐。现在日本人走了,他觉得机会来了。 当时,蒋介石一边在重庆摆出要和谈的姿态,邀请毛主席去喝茶聊天,一边却在背后给阎锡山递小纸条,让他赶紧抢占地盘。阎锡山的目标,就是我们党在晋东南苦心经营多年的根据地——以上党为中心的富庶地区。 阎锡山心里的小九九打得噼啪响:上党地区人多粮足,战略位置又重要,拿下来就能把太行、太岳两个解放区拦腰斩断。于是,他打着“接受日军投降”的幌子,派手下大将史泽波带着一万多装备精良的部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长治。当地的日伪军一看,哟,老领导来了,纷纷缴械投诚,史泽波没费多大劲,就把长治周边的襄垣、屯留、壶关等好几个县城全占了。 这一下,等于是在我们心窝子上捅了一刀。消息传到延安,中央的态度非常坚决:人家打来了,我们就打,打是为了争取和平! 当时,刘伯承和邓小平临危受命,迅速整合了太行、太岳、冀南三个解放区的部队,组成了三万多人的野战部队,再加上五万多民兵,准备跟阎锡山好好掰掰手腕。 摆在刘伯承元帅面前的,是个硬茬。史泽波的部队不仅装备好,而且龟缩在长治城里。那城墙是日本人修的,又高又厚,还有各种暗堡工事,咱们手里那点可怜的弹药,连给人家挠痒痒都不够。硬攻,那是拿战士们的命去填。 刘帅是什么人?那可是我军有名的军事天才。他一看地图,乐了,对大家说:“敌人善于守城,那我们就想办法把他引出来,在野地里解决掉。长治这块硬骨头先别啃,咱们先把周围的肥肉吃了!” 这“肥肉”,就是被史泽波派兵占领的襄垣、屯留、长子等几个卫星县城。这些地方守军不多,工事也不如长治坚固。刘帅的战术很简单:先打弱的,一边打一边缴获武器弹药,把自己的队伍喂饱喂壮,同时把长治变成一座孤城。 说干就干。8-9月间,我军各路大军齐出。打襄垣,我军提前把城围得水泄不通,城里的敌人成了聋子瞎子,半夜一个冲锋就解决了战斗。打长子县,陈赓大将更是玩了一手绝活,他让部队在城西挖地道,直接挖到城墙根底下,塞满炸药,“轰”的一声炸开个大缺口,战士们一拥而入,守军稀里糊涂就投降了。 就这么几天功夫,长治周边的五座县城全被我们拿下了。战士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腰里的子弹袋终于鼓起来了!从原先每人三五发子弹,到现在起码能把弹匣压满了。 史泽波坐在长治城里,眼睁睁看着自己伸出去的手指被一根根掰断,彻底成了一个光杆司令。 史泽波慌了,天天给太原的阎锡山发电报求救。阎锡山也急,他没想到自己的部队这么不经打。他把手头最精锐的8个师,凑了两万多人,交给副司令彭毓斌,还让他带上两个炮兵团和堆积如山的弹药,火速去给长治解围。 这支援军,简直就是个移动的军火库。 据说每个士兵都背着两份以上的弹药,多的甚至带了三百多发子弹。阎锡山是下了血本,想靠着火力优势一举翻盘。 可他没想到,这支“豪华”的援军,正一头扎进了刘伯承精心布置的口袋阵里。刘帅早就料到阎锡山会派援兵,他压根就没打算强攻长治,等的就是这顿“大餐”。他常说:“对于送上门的快递,我们没有理由不签收。” 陈赓和陈锡联的部队,早就埋伏在援军必经的老爷山、磨盘垴一带。彭毓斌的部队本来就因为下雨和后勤不继,士气低落,一进埋伏圈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我军不跟他们硬拼火力,而是发挥夜战和近战的优势,白天防守,晚上就摸上山头打冷枪、扔手榴弹。 刘帅还用了一个绝妙的心理战术——“围三缺一”。故意在包围圈上留个口子,让敌人觉得有路可逃。结果,被断了粮草和水源、快要崩溃的晋绥军,果然顺着这条“生路”突围,一头扎进了我军更深的埋伏圈。最终,这支两万多人的援军全军覆没,副司令彭毓斌也被活捉。 援军没了,长治城里的史泽波彻底绝望。10月初,他趁着一个大雨的夜晚,带着残兵败将弃城逃跑,结果又被我军逮个正着。至此,上党战役以我军的全胜告终。 这一仗,我们歼敌3.5万人,其中俘虏了3.1万。而最让人振奋的,是缴获的战利品清单。当统计结果报上来时,整个指挥部都沸腾了。光子弹,就缴获了一百几十万发!还有各种火炮74门,轻重机枪2000多挺,长短枪1.6万多支。 这场胜利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军事上的巨大成功,直接转化为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当时,毛主席正在重庆和蒋介石进行艰难的谈判。上党战役的捷报传来,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在谈判桌上的分量和底气,也让蒋介石看到了我军的实力和决心,最终促成了《双十协定》的签订,为我们党赢得了宝贵的喘息和发展时间。

0 阅读:85

猜你喜欢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