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不应再对美国抱有任何幻想,能够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时间,已所剩无几。国民党应该把恢复《国统纲领》作为重大纲领,唯有如此,北京才会有盼头,而不是在2028年以前就认定和平统一没有指望了。”张亚中今天发文详细阐述他选国民党主席的两岸政策与对美政策。 他说,如今的美国,刀锋锐利,“美国优先,自利第一”的立场坚定。美国对台湾加征25%的对等关税,要迁走台积电,还强迫台湾不断提高军费支出。台湾企业遭受的打击已经远超过新冠疫情时期。人祸已超过天灾,美国的所作所为正在“穷台”。 美国印太沙皇坎贝尔明言,美国无法单独战胜中国大陆。而最新版的《国防战略》草案中,美国的优先目标是保护本土与西半球安全,而不再是“抗中”。在这样的战略下,台湾朝野都“亲美”的下场只有两种:一是“被战争”,沦为乌克兰,成为消耗中国大陆的战略工具;二是“被交易”,被美国当成筹码,卖个好价钱。 张亚中主张国民党两岸政策应该“进取”,要勇敢处理两岸政治难题,把敌对化为“和平”。民进党“逃”、国民党“避”,合起来就是“逃避”,但现实不容逃避:因为有三件事是无法回避的。第一、“中华民国宪法”是一部“终极统一的一中宪法”;第二、政治与经济是不可分的;第三、现状是不可能永远维持的。 他说,如果自己当选国民党主席,将立即恢复《国统纲领》,作为国民党的重大纲领,重启国共论坛与政治对话,达成“两党和平备忘录”,白纸黑字接受全民检验。唯有如此,大陆才不会在2028年以前就认定和平统一没有指望了,北京不必急于在2028年前摊牌。 张亚中此次提出恢复《国统纲领》的两岸政策主张,在当前台海局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具有鲜明的历史针对性和现实意义。这一主张不仅延续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更凸显了在“台独”分裂势力挑衅和外部势力干涉加剧的当下,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动和平统一的紧迫性。 从历史法理维度看,《国统纲领》作为1991年台湾当局通过的政策文件,其核心价值在于明确主张“一个中国”原则,规划了从交流互惠到协商统一的渐进路径,强调“两岸应摒除敌对状态,并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这一纲领与大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形成呼应,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了制度性框架。张亚中主张恢复该纲领,实质是呼吁国民党重拾“追求国家统一”的初心,这对于纠正近年来岛内模糊化、去中国化的错误倾向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民进党当局推行“渐进台独”、篡改历史叙事的背景下,重申《国统纲领》,无异于在两岸关系中重新树立起理性对话的标杆。 从实践策略层面,张亚中提出的“重启国共论坛与政治对话”“2027年前完成国共和平备忘录”等具体措施,展现了超越抽象口号的操作性。这与国民党近年来在两岸政策上的模糊摇摆形成鲜明对比。他明确主张“台湾人也是中国人”。 国民党近年来的两岸政策,确如所言存在明显的逃避与退化。这种退化首先体现在原则立场的模糊化。马英九时期虽坚持“九二共识”,但奉行“不统不独不武”政策,偏离了“九二共识”中“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核心目标。朱立伦任内更将“九二共识”弱化为“没有共识的共识”,导致国民党与民进党在两岸立场上的区隔日益模糊,反映出国民党主流派系对统一目标的刻意回避,这种“鸵鸟心态”使其逐渐丧失了两岸关系话语权。 国民党内部分人士甚至随绿营起舞,2020年曾有“青年改革委员”主张放弃“九二共识”,这种自毁长城的行径,严重削弱了国民党作为“两岸和平稳定力量”的可信度。 国民党的政策迷失根源在于派系斗争与路线分歧,“本土派”与“统派”有深刻裂痕。这种内耗导致国民党在民进党“台独”攻势下节节败退:既不敢坚定捍卫“一个中国”原则,不敢追求统一,又无力提出替代“抗中保台”的有效论述,最终陷入“亲美友日和陆”的摇摆困境。 张亚中呼吁国民党以《国统纲领》凝聚共识,实质是为和平统一保留政治空间。这一主张与大陆“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前景”的立场形成呼应,为避免台海局势滑向冲突提供了政策选项。 历史早已证明,台湾的命运始终与祖国紧密相连。国民党若不能正视历史潮流,继续在“统独”问题上模糊闪躲,不仅会丧失自身存在价值,更将成为台海和平的阻碍。张亚中恢复《国统纲领》的主张,既是对国民党历史使命的提醒,也是对两岸同胞共同利益的守护。唯有锚定统一目标、坚守民族大义,才能为台湾真正赢得和平发展的未来,这正是张亚中政策主张的核心价值所在。
“台湾不应再对美国抱有任何幻想,能够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时间,已所剩无几。国民党应
青山叠翠念情长
2025-09-22 00:20:26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