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打下新疆最后一座城时,却意外发现城中竟有五千多印度人!而他们背后站着英国!面对这么多印度人,左宗棠的做法堪称千古! 1878年初,清军收复和田的消息传到左宗棠大营时,营里将士们都在欢呼雀跃,毕竟这是收复南疆最后一座重镇,平定阿古柏之乱眼看着就要成了。 可左宗棠没跟着高兴,反而带着几个心腹亲兵,亲自去城里巡视——他总觉得,打下来的城池得摸透底细,才不算真的安稳。 刚走到和田城中心的集市,他就瞥见了一群不一样的人。这些人皮肤黝黑,穿着和当地维吾尔族百姓、清军都不同的服饰,嘴里说着谁也听不懂的异国话,凑在一起时还时不时往清军的岗哨方向瞟。 左宗棠停下脚步,让亲兵去悄悄打听,这一打听,结果让他心里一沉:城里像这样的印度人,竟然有五千多! 他再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印度人根本不是来逃难或者做小买卖的普通百姓。有几个背着帆布包的,打开包拿东西时,露出了里面的精密仪器,看着像是测地形的;还有些人腰间鼓鼓囊囊的,隐约能看出是英式步枪的轮廓;更多的则在集市上开着商铺,可卖的东西都很特别——不是日常的布匹粮食,反倒是些五金零件、西洋钟表,而且他们对来往的清军格外警惕,有人路过时,他们就会立刻收起手里的东西,眼神躲闪。 左宗棠盯着这些陌生面孔,心里咯噔一下——他太清楚英国的算盘了。之前阿古柏在新疆作乱,背后就有英国在撑腰,又是给武器又是给银子,想借着阿古柏把新疆从中国分出去,自己好趁机控制这块地方。现在阿古柏倒了,清军收复了和田,英国怎么可能就这么善罢甘休?这些印度人,分明就是英国派来的棋子! 要知道当时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最擅长用印度人做先锋,不管是渗透还是侦查,都不容易引人注意。 他没当场发作,而是先让人把这些印度人的聚居区和商铺都标记下来,又派了懂点印地语的翻译,混在百姓里去打探他们的真实目的。没过两天,消息就回来了:那些带仪器的,是在偷偷测绘和田的地形,包括城墙的高度、清军的布防位置;带武器的,是负责保护这些人,还和城里残留的阿古柏余党有联系;开商铺的更不用说,表面是做生意,其实是在收集清军的动向,再通过秘密渠道传给英国驻印度的领事馆。 这下左宗棠心里有底了,他知道不能硬来——要是直接把这些印度人抓起来或者赶走,英国肯定会借机找茬,说清军“虐待侨民”,到时候又要扯出外交纠纷,说不定还会影响后续收复伊犁的计划。但也不能放任不管,这么多人在城里搞小动作,万一给英国传递了关键情报,之前流血牺牲打下的江山,岂不是要留个大隐患? 他琢磨了两天,想出了个办法。先是让人把所有印度人集中到一个指定的区域居住,派兵在周边站岗,但不限制他们的正常活动——普通百姓要买菜做饭、出门散步都可以,只是不能再带着仪器到处转,也不能和阿古柏的余党接触。 然后,他专门找了几个领头的印度人谈话,开门见山就说:“你们是英国人派来的,我清楚得很。但和田是中国的土地,现在清军收复了这里,就轮不到外人来插手。想在这里安分过日子,我们不拦着;要是想搞小动作,可别怪我不客气。” 紧接着,他又让人给英国驻喀什噶尔的领事发了照会,语气强硬但有理有据:“和田乃中国领土,清军收复后,境内外侨需遵守中国律法。现查明有五千余印度人在城中从事非正当活动,我方已对其进行规范管理,若贵国再有干涉中国内政之举,我方必当采取进一步措施。”这话既点破了英国的图谋,又表明了中国对新疆的主权,没给英国留任何挑事的余地。 那些印度人见左宗棠把底细摸得这么清楚,又没把事情做绝,知道再搞小动作也没用,慢慢就收敛了——带仪器的不再测绘,带武器的把枪收了起来,开商铺的也开始卖正常的货物。而英国领事收到照会后,知道左宗棠不好惹,又抓不到清军的把柄,只能回信说“会约束侨民”,再也没敢提这事儿。 后来有人问左宗棠,为啥不直接把这些印度人赶走,省得麻烦。他说:“赶走容易,可英国还会派其他人来。我这么做,一是断了他们的图谋,让他们知道中国守得住新疆;二是给英国提个醒,别以为能靠这些小把戏占便宜。咱们打仗是为了收复国土,治理更要守住国土,这才是真的对得起牺牲的将士。” 现在回头看,左宗棠这做法是真的高明。既没引发外交冲突,又稳稳守住了主权,还震慑了英国的野心,让他们知道中国在新疆的立场绝不动摇。五千多印度人背后的英国势力,就这么被他不动声色地化解了,也为后来新疆彻底回归祖国、稳定边疆打下了基础。这份远见和担当,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说一句“千古”,一点都不夸张。
左宗棠打下新疆最后一座城时,却意外发现城中竟有五千多印度人!而他们背后站着英国!
阿智通鉴
2025-09-22 10:48: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