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体系始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其实,这玩意不该叫“地理大发现”。因为美洲

时光浅巷呐 2025-09-22 11:28:17

殖民体系始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其实,这玩意不该叫“地理大发现”。因为美洲并非“新大陆”,既不“新”,也不“大”。很多被歪曲的认知,我们要慢慢去纠正,逐步替代西方叙事体系,重塑国人自信! 其实,印第安人非常安土重迁,很像华夏农耕民族。比如他们采用穴葬,有孝子哭丧跪棺木,有歌舞祭祀跳大神,有亲人送葬宴宾客……跟我们的传统土葬差不多,似乎验证了“殷人东渡美洲”之说。 殖民体系在19世纪达到顶峰,其核心理念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文明优越论,国际社会是个无政府的大丛林,强权即公理。认为西方文明有权支配“落后”民族与地区,中心与边缘的关系是赤裸裸的支配与被支配。 西班牙殖民美洲堪称典型,1521年科尔特斯征服阿兹特克帝国后,不仅掠夺了巨额黄金,还建立了残酷的委托监护制,迫使原住民在银矿中劳动。据统计,西班牙掠夺了大约2500吨黄金和10万吨白银,代价是死亡800多万原住民。 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更加系统化,通过东印度公司这一国家武装的股份公司,不仅掠夺资源,还摧毁当地手工业。印度总督寇松曾直言:“我们之所以在这里,不是因为印度人欢迎,而是因为我们强大。” 一位非洲思想家曾尖锐指出:“西方人来时,他们有圣经,我们有土地;离开时,我们有圣经,他们有了土地。”这恰恰就是殖民体系的生动写照。 这一体系表面上建立在法理平等基础上,但在践行过程中,依然坚持强权政治,双重标准。嘴上嚷嚷相互尊重主权,却以“文明未开化”为由对亚非拉实施殖民掠夺。 1853年,美国佩里舰队以炮舰威胁打开日本国门,就完美演绎了主权只适用于文明国家的逻辑悖论。佩里直言:我决心如果可能,就通过和平手段;如果需要就通过武力,迫使日本开放! 这种双重标准在当代依然存在。1999年,北约以阻止种族屠杀为由轰炸南联盟;2003年,美国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暴揍伊拉克;2011年,北约以保护平民为由轰炸利比亚…… 其实,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所确立的“主权平等”仅适用于欧洲基督教国家,殖民体系则通过“治外法权”将非欧洲地区排除在这一原则之外,美国长臂管辖就是殖民时代“治外法权”的现代变体种。 东方朝贡体系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辐射东亚的国际秩序。这一体系建立在“天下观”和“差序和谐”的儒家理念基础之上,强调“怀柔远人”,而非武力征服。 朝贡体系的精髓在于其象征性服从与实际自治的巧妙结合,周边国家只要向古代中原王朝朝贡,并获得册封,就可以得到中原王朝所提供的安全保护和经济利益。所以,郑和哪怕七下西洋都没有建立一块殖民地,而是传播中华文明与建立朝贡关系。 1372年,琉球王国向明朝朝贡,明朝就给予其贸易特权和安全保障。越南虽接受册封,但其君主对内仍可以称皇帝,遵循“外王内帝”原则,保持着高度自治,中原王朝不干涉其内政。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东亚地区在朝贡体系之下,国家之间的战争远远少于欧洲,体现了“和为贵”的东方智慧。一旦朝贡国被侵略,中原王朝真的会管,会出面主持公道。 比如,当朝鲜被日本撵到鸭绿江边时,李如松就带着大明天兵来了。清末日本染指朝鲜时,李鸿章和袁世凯也去救了,打了一场甲午战争,满清没打赢是菜,但并不是不管。 欧洲则极其双标,一战英国许诺塞浦路斯加入希腊,换取塞浦路斯和希腊出兵,等它俩出兵且拼光人力之后,英国就把承诺当屁给放了。二战英国先将巴勒斯坦许诺给阿拉伯人,换取阿拉伯人在北非战场支持它,但战争一结束,英国人转身就把巴勒斯坦卖给了犹太人。 殖民体系和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就像国际象棋,明确规则,强调竞争,遵循赢者通吃原则。朝贡体系则像围棋,注重大势与和谐共存,总会在交叉点上留气眼,形成“公活”局面。 如今,殖民体系虽已瓦解,但其灵魂依然寄生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仍在影响南北关系。朝贡体系的和谐理念,则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东方智慧。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或许就是未来国际秩序的最高境界!

0 阅读:4
时光浅巷呐

时光浅巷呐

时光浅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