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车市从“日系独大”进入“战国时代” 日本汽车媒体人鸟谷定9月22日在《Merkmai》上发表文章,称东南亚汽车市场开始“霸权争夺战”。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经济新闻2025年8月2日曾报道称,丰田汽车公司将扩大向泰国当地的中国零部件制造商采购。 这不仅是削减成本。东南亚汽车产业的结构正开始从以日本企业为中心的供应链转变为“涉及中国供应商的混合模式”。 多年来,日本制造商在压倒性的市场份额的背景下保持了稳定的高利润市场。 然而近年来,随着自由贸易协定(FTA)等因素的经济环境的发展,中国电动汽车迅速涌入。,一些厂家已经开始本地生产,以进一步提高价格竞争力。 过去泰国有3000多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其中近一半是日本企业。 中国企业不到200家,但2017年这一数字已经增加到“四倍”,很明显,中国人正在进入当地供应链。 日本供应网络的垄断结构已经开始崩溃,丰田计划在2028年左右在东南亚推出新车型。 据《日经新闻》报道,这款新车型采用了中国零部件,目标是与之前的车型相比降低30%的成本。这是日本汽车公司首次率先支持中国零部件制造商的本地化扩张。2025年3月,丰田与广汽的合资公司广汽丰田在中国推出的BZ3X EV,采用大量中国零部件,成功降低成本。售价低至约11万元人民币(约合220万日元),发售一小时内预订量突破1万台。 基于这一成果,丰田计划利用东南亚本土供应链来提高成本竞争力。 此次采购政策的改变将是打破日本传统供应链框架的重大举措。 未来,它可能会蔓延到本田、日产和三菱汽车,促使整个东南亚地区的供应链重组。 来自中国供应商的威胁有多大? 其最大的优势——价格竞争力,不仅在东南亚,而且在世界各国都脱颖而出。 一般比日本厂商便宜20~30%. 过去对中国产品“便宜却容易坏”的评价已成为过去式。 通过量产积累的技术和通过电动汽车开发获得的经验提高了质量。 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增加,,其原因是中国供应商的支持。 不容忽视的是,他们正在各国积极推动本地生产,设立零部件工厂以降低运输成本,并利用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此外,通过整体进入市场,供应网络实现垂直整合。因此,日本零部件制造商被迫撤出或减少当地业务的风险已成为现实。 东南亚市场的日本汽车制造商和日本零部件制造商之间的金字塔形供应体系已经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日本汽车制造商和中国零部件供应商正处在向“混合动力车型”的转折点。本土零部件制造商的地位也在发生变化,与中国企业的合资和联合将会激增。如果日本供应商的竞争力下降,被淘汰的风险就会增加,危机感也会加剧。 东南亚正在成为中日竞争的新舞台。
东南亚车市从“日系独大”进入“战国时代” 日本汽车媒体人鸟谷定9月22日在《Me
社会秒闻铺
2025-09-22 15:25:49
0
阅读:142
学习
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