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对美国很残忍的事! 以目前的技术水平,9架F22或许可以击落一架不带无人僚机的歼20S,因为歼20S只有8枚导弹!但实际情况很可能是9架歼20S打一架F22,而且还带客二三十架无人僚机,这就是目前中美工业能力的真实情况! 曾经美军提起自己的F-22那可是眼睛都放光,毕竟这玩意儿刚出来的时候,全世界都得仰着头看,那会儿美军天天吹,说这隐身战机天下无敌,随便来几架就能掌控整片天空。 可现在呢?这曾经的"空中霸主"早就没了当年的威风,美国空军自己都承认,手里的180多架F-22里,真正能随时升空作战的也就120来架。更糟的是,去年的报告显示,这些能飞的F-22妥善率只有40%。 啥意思?就是说天上飞十架,四架能正常执行任务就不错了,剩下的不是在修,就是在等零件的路上。 为啥会这样?早在2011年,美军就把F-22的生产线给拆了。当时觉得这飞机太先进,没人能赶上,造个200架顶天了,哪想到才过十几年,这决定就成了烫手山芋,现在想再生产?难了。光是重启生产线就得花几百亿,还没人敢保证能恢复到以前的水平。 更头疼的是零件问题,好多供应商早就转行了,现在想找个匹配的零件,要么得从退役的老机上拆,要么就得花大价钱重新定制。 F-22身上那层隐身涂层更是娇贵得很,每次飞完都得仔细保养,稍微有点磕碰就得重新喷。这活儿又慢又贵,光是维护这些涂层,每年就得花掉一大笔钱。美军飞行员私下里都吐槽,说这飞机不是在保养,就是在去保养的路上。 就在F-22苦苦支撑的时候,中国这边的歼-20却跟下饺子似的往外出,去年长春航展上,一架歼-20机头上的编号暴露了大秘密,那是第300架量产机。 可这还不算完,因为这只是基础型的数量,现在更先进的歼-20A和歼-20S早就开始量产了,西方智库估摸着,算上这些改进型,解放军手里的歼-20已经超过400架了。 更让美军睡不着觉的是生产速度,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总裁都坦言,中国成飞在2024年一年就造了超过100架歼-20,这速度啥概念?相当于每三天就有一架新的歼-20出厂,而且成飞还在不停扩建厂房,新厂房去年刚完工,现在正憋着劲儿往上冲产能呢。 这还不是最残忍的,真正让美军坐不住的是"忠诚僚机"这玩意儿,今年大阅兵上,中国两款带编号的无人僚机一亮相,美军心里就咯噔一下。这可不是模型,是真真切切已经服役的装备。 这些无人机能跟着歼-20一起飞,帮忙侦查、干扰,甚至带弹攻击,一架歼-20后面跟着一群无人机小弟,这仗怎么打? 反观美国那边,同类的无人僚机还在慢悠悠地测试。YFQ-42A刚首飞没多久,YFQ-44A还停留在模型阶段。等他们的无人机真正能用的时候,中国说不定都已经迭代好几代了。 为啥会差这么多?说到底还是工业能力的事儿,中国这边从发动机到隐身材料,从雷达到数据链,全都是自己家造的。就拿歼-20用的涡扇-15发动机来说,完全是国产货,推力比早期型号强多了,现在已经批量装车。整条产业链攥在自己手里,想扩产能就扩产能,想升级就升级,不用看别人脸色。 美国那边就麻烦了,F-22和F-35的供应链分散在好几个国家,哪个环节出点问题,整个生产就得停摆。F-35现在还有一万多个零件等着修,就是因为供应商跟不上趟。更要命的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还捂着维修手册不撒手,生怕技术泄露,结果就是美军自己的维护人员想修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飞行员和技师的缺口也快把美军逼疯了,光是战斗机飞行员就缺了1100多个,新飞行员数量连续八年不达标。地勤人员更惨,连日常保养都忙不过来,更别说学新技术了。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飞机没人修,能飞的越来越少;能飞的少了,剩下的就得天天加班飞,损耗得更快。 现在美军想急起直追,可哪儿那么容易,造新战机吧,生产线没了;升级老战机吧,零件找不到;搞无人机吧,技术跟不上。眼睁睁看着中国这边不仅歼-20越造越多,还搞出了歼-35,成了全世界唯一一个同时量产两款五代机的国家。 沈飞那个新厂房都28万平方米了,比洛马的F-35总装厂还大,人家孙聪院士都说了,要像造手机一样造飞机。 想想当年美军多神气,觉得空中优势永远是自己的,现在倒好,F-22趴在地上的比天上飞的还多,想找对手比划比划,结果发现对方不仅数量比自己多,还带着一群无人机小弟。这种从云端跌落的感觉,对一直自封"世界警察"的美国来说,恐怕比打场败仗还难受。 更残忍的是,这差距还在越拉越大,中国的脉动生产线越转越快,无人机种类越来越多,而美国那边还在为零件和人手发愁。曾经引以为傲的工业实力,现在成了最大的软肋。这种眼睁睁看着对手超过自己,却又无能为力的滋味,估计够美军难受好一阵子了。
沈飞是真的有点憋屈了,好不容易搞出了歼-35和歼-35A,结果没想到成飞又拿出了
【16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