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将门毒后》:一场精心包装的王鹤棣粉丝“为剧请命”行为艺术

当王鹤棣的粉丝们捧着万字谏言书跪谏制片方时,恍惚间还以为是明清言官穿越来干涉选角了。这群自诩“为剧负责”的理智粉,用Ex

当王鹤棣的粉丝们捧着万字谏言书跪谏制片方时,恍惚间还以为是明清言官穿越来干涉选角了。这群自诩“为剧负责”的理智粉,用Excel表格论证女主角商业价值的架势,简直比券商分析师写研报还要虔诚——可惜他们忘了,在娱乐圈这个大型菜市场里,资方从来只认钞票不认PPT。

让我们欣赏这份堪称《演员羞辱学导论》的檄文:31岁的孟子义被钉在“古偶高龄”的耻辱柱上,仿佛女演员过了二十五就该自动领受三尺白绫。

更讽刺的是,当粉丝痛心疾首批判“形象不符”时,选择性忽略了自家哥哥那套焊在身上的韩式半永久妆发,与原著清冷贵公子之间隔着十个影楼造型师。这种“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美学标准,建议直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谓“扛剧能力”的数学奇迹更令人叹为观止。有人竟能把云包场座位数精确到个位数对比,这种精神要是用在考研数学上,早该保送清华了。最妙的是后援会联合三十个氪金站的“经济制裁”宣言——原来当代粉丝早已进化成自带举报功能的ATM机,不仅会吐钞票,还能喷射道德子弹。

资方在这场闹剧里扮演着最精明的猎人。四年遛粉二十余位演员的纪录,足以让任何选角导演转行当马戏团主持人。当粉丝们为“魔改剧本”痛心疾首时,制作方正对着热搜指数窃笑:这些免费水军不仅帮忙完成kpi,连撕逼文案都自带干粮。所谓“选角争议”,不过是资本提前埋好的爆点,比剧组买的通稿便宜多了。

行业观察家们也别装清高。当你们批判“粉丝越界”时,怎不想想正是“流量为王”的规则豢养了这些怪物?建议以后影视项目直接增设“粉头监制”岗位,毕竟能拿着游标卡尺测量演员眼角细纹的专业人才,在人力资源市场可是紧俏货。

最荒诞的莫过于这场抵制的时效性——官宣后两天才发布的讨贼檄文,活像皇帝大婚次日递上的退婚奏折。建议粉丝下次行动前先对表,毕竟在资本的高速列车上,这种慢半拍的抗议连车窗外的风景都算不上。

当整个行业都在扮演“皇帝的新衣”时,或许我们该感谢这些粉丝用最滑稽的方式揭穿了真相:所谓影视艺术,不过是门用计算器敲出来的生意。至于那些当真以为能“改变行业”的粉丝,建议重温《堂吉诃德》——不过这次风车转动时,带起的是真金白银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