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男子在巴厘岛泳池溺亡,遗体运回后发现心脏不见了!时隔数月,心脏送回来了…… 23岁澳大利亚男子拜伦·哈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度假时,于一处水深仅1.5米的泳池内死亡。近四周后,遗体被运回澳大利亚,家属发现他的心脏被取出,引发强烈不满,直至近日心脏才被送回澳大利亚。 今年5月,哈多在巴厘岛一栋别墅的泳池中死亡,但警方直到他去世四天后才接到报案。赶到现场时,相关证据早已遭到破坏。而哈多的死亡证明上列出的死因是“溺水”,他的身高为178厘米,而泳池水深只有150厘米,令家属怀疑真相并非如此。 哈多的母亲琳恩接到巴厘岛警方电话时,手里还攥着儿子一周前发来的照片——照片里他穿着花衬衫,站在泳池边比耶,身后是碧海蓝天,配文写着“这里太舒服了,等我回去给你带伴手礼”。才过去七天,怎么就成了“溺水身亡”?琳恩当时就懵了,反复确认“是不是搞错了?我儿子1米78,泳池才1米5,他怎么会溺水?” 可巴厘岛警方的回复冷冰冰的:“现场已经检查过,就是意外溺水,死亡证明都开好了。”琳恩不放心,让在巴厘岛的朋友去现场看看,朋友回来跟她说,别墅泳池边的脚印被冲得干干净净,哈多当时穿的拖鞋、喝的饮料瓶全没了踪影,“像没人去过一样,太奇怪了”。更让她窝火的是,儿子去世四天后警方才接到报案,谁报的案?为什么隔了这么久?警方含糊其辞,只说是“别墅管理人员发现后上报”,再问就说“正在调查”。 接下来的四周,琳恩每天都在跟巴厘岛当地机构扯皮,就为了把儿子的遗体运回国。手续办得磕磕绊绊,一会儿说“死亡证明格式不对”,一会儿说“遗体防腐没达标”,琳恩急得满嘴起泡,最后花了比正常费用多三倍的钱,才终于把装有哈多遗体的棺木送上飞机。 棺木运回澳大利亚那天,琳恩和丈夫、妹妹围着棺木,哭得站都站不稳。他们想最后看看儿子,可当殡仪馆工作人员打开棺木,准备进行遗体整理时,所有人的哭声都戛然而止——哈多的胸腔部位明显凹陷,用手一碰,能摸到空荡荡的触感。琳恩疯了一样抓住工作人员的胳膊:“我儿子的心脏呢?他的心脏去哪了?” 殡仪馆赶紧联系巴厘岛方面,对方先是说“可能是运输过程中出现意外”,后来又改口“当地法医为了确认死因,临时取出心脏检查,忘了放回去”。这话谁信?确认死因需要把心脏整个取走?取走了为什么不提前告知家属?琳恩拿着殡仪馆出具的遗体检查报告,气得浑身发抖,报告上写着“胸腔内无心脏组织,切口粗糙,非标准医学解剖操作”——这哪是“临时检查”,分明是粗暴摘取! 消息一曝光,全网炸了锅。有网友翻出巴厘岛过去几年的游客死亡案例,发现好几起都是“浅水溺亡”“突发疾病”,最后都不了了之。“1米5的泳池溺死1米78的人,除非是被人按住了头!”“心脏莫名失踪,这哪是意外,分明是有猫腻!”还有在巴厘岛生活的华人爆料,当地有些机构处理游客死亡事件时,为了“快速结案”,经常敷衍了事,“有时候连现场都不仔细查,直接按意外算”。 迫于舆论压力,巴厘岛方面终于松口,说“心脏会尽快送回”。可这一“尽快”,又是两个多月。直到上个月,琳恩才收到一个密封的冷藏箱,里面装着的正是哈多的心脏,附带的说明上只写了“因解剖需要取出,现归还”,关于为什么取出、延迟归还的原因,一个字都没多提。 琳恩拿着那个小小的冷藏箱,半天说不出话。她把心脏送去澳大利亚当地医院做鉴定,结果显示心脏没有明显病变,“排除因心脏疾病导致的突发死亡”。这一下,家属的怀疑更重了:既然不是心脏问题,那巴厘岛法医为什么要取出心脏?如果真是溺水,1米5的水怎么能淹死一个健康的年轻人?现场证据被破坏、报案延迟、心脏失踪又迟滞归还,这一连串的“巧合”,凑在一起太不正常了! 更让家属寒心的是,直到现在,巴厘岛警方对“报案延迟”“证据破坏”这两个关键问题,还是没给出明确答复。他们嘴上说“案件还在调查”,可行动上却没任何进展,仿佛只要把心脏还回来,这事就能翻篇。可对琳恩一家来说,心脏回来了,真相没回来,儿子的死就永远是个谜。 有人说,出门在外,意外难免,别揪着不放。可换作任何一个家庭,孩子客死他乡,遗体被莫名动了手脚,关键证据全没了,谁能“放下”?哈多的案例不是个例,那些在海外遭遇“离奇死亡”的游客,背后可能都藏着没被揭开的真相。而巴厘岛方面这种“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寒了家属的心,更让想去那里度假的人捏了把汗——连基本的安全保障和事件透明度都没有,这样的地方,谁敢放心去? 现在,琳恩一家还在推着警方继续调查,他们希望能找到当时别墅的目击者,能拿到泳池边未被破坏的监控(如果有的话),能让儿子的死有个明明白白的答案。可这条路太难走了,跨国调查本就阻力重重,再加上当地机构的不配合,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能等到真相。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23岁男子在巴厘岛泳池溺亡,遗体运回后发现心脏不见了!时隔数月,心脏送回来了……
三事堂
2025-09-23 13:58:1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