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真实的历史,刘墉比和珅更可恨,更可恶。因为和珅至少不祸害老百姓。   刘

景铄看科技 2025-09-23 18:45:21

如果你看真实的历史,刘墉比和珅更可恨,更可恶。因为和珅至少不祸害老百姓。   刘墉的名声之所以好,很大一部分来自后来的文化作品塑造。清代官方并没有把他当作什么“包青天”来看待,他也不是在贪官污吏堆里大开杀戒的铁面御史。   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刘统勋是乾隆朝的重臣,自己也因家学渊源被举荐入仕。他的仕途并不坎坷,反而一路顺风,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其实刘墉在处理政务时的风格非常圆滑,甚至可以说是处处体察皇帝心思,尽量不触逆鳞,求稳为主。他给人的印象,更多是“老成持重”,而不是“刚正不阿”。   相比之下,和珅从微末之地一步步爬到权倾朝野的位置,靠的确实是极高的政治手腕和对乾隆皇帝的无比忠诚。   和珅确实贪,是清朝公认的富可敌国的贪官,死后抄家清单厚厚一沓。但奇怪的是,关于和珅贪污的材料虽然多,却极少有人说他“残害百姓”或者“草菅人命”。   他主要是利用权力敛财,但这些钱大多来自官场、贡品和各种灰色操作,对普通百姓影响并不直接。   他甚至在任上执行了一些减税、缓征的政策,也并未推行什么苛政。乾隆对他的信任,也正是因为和珅知道如何在不动摇统治根基的情况下“肥水不流外人田”。   反观刘墉,他的名声虽好,但在关键时刻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真正维护百姓利益的作为。比如在乾隆晚年,国库空虚,百姓负担日重,很多地方出现了民变苗头。   刘墉身居高位,却并没有站出来为百姓说话。更有甚者,他在处理政敌时手段并不光明,参与过对一些直言敢谏官员的排挤。   乾隆时期的政治生态其实是一个非常讲究“忠君”的时代,很多官员为了保住乌纱帽宁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刘墉就是那个典型的“明哲保身派”,他不贪,但也不清。他的“清”更多是一种姿态,而不是实质性的施政清廉。   和珅虽然敛财,但他在管理事务方面极有才能,乾隆时期大量事务几乎都要经过他手,他在财政、工部、外交等方面都有具体成绩。   而刘墉的仕途虽然也很高,但基本上是个“稳手”,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或推动。   甚至在嘉庆继位后,清算和珅时,刘墉也没有表现出什么明确的立场,反而是一副“老成政治家”的样子,继续在朝中周旋。   这种处处留余地的官员,在稳定期可能还算中庸之道,但在朝政需要清理门户、革除积弊的时刻,就显得特别消极。   从这些角度看,刘墉虽然没有贪污的实证,却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沉默或回避。他的“清官”形象更多是出于个人谨慎和爱惜羽毛,而非真正的为民请命。   和珅虽贪,却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乾隆晚期的官僚系统运转,也没有因私心而推动苛政。很多百姓其实未必真的在乎官员手里有没有钱,更关心的是官员有没有拿百姓开刀。   刘墉和和珅,一个是“名声好但无实绩”,一个是“名声坏但有作为”。哪个更可恨,也许真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样简单。   如果真要说谁更可恶,很多老百姓恐怕更怕那种“看起来清廉,实则袖手”的人。因为那种人,让你连发声的希望都没有。   和珅贪了,起码大家都知道他贪;刘墉不贪,但也什么都不做,这种沉默,其实是对百姓更深一层的冷漠。

0 阅读:1736

评论列表

适可而止

适可而止

19
2025-09-23 23:47

一派胡言!和珅贪污富可敌国,他虽没有直接盘剥百姓,但是给他行贿的人的钱财,肯定是从老百姓身上盘剥而来的!

四哥视野

四哥视野

11
2025-09-24 00:14

现在开始颠倒黑白丑化历史了

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

8
2025-09-24 06:06

汉奸家族出来的铁杆汉奸,能是好东西。

天下星星

天下星星

7
2025-09-24 06:39

这就是在坏人里面去找优点,在好人里面找缺点。红口白牙,随便你怎么说了。

敏君

敏君

4
2025-09-24 00:49

明明嫩得可爱,吹弹可破,宜凉拌宜清蒸,偏偏要装假老练,标新立异!

吴楚浮云

吴楚浮云

2
2025-09-24 07:41

洗白也是技术活,他贪你说不祸害老百姓。难道金银是天上掉的?

繁星四海

繁星四海

2025-09-24 08:11

豆腐渣工程都是施工人员干的,关承包方,相关领导啥事!是这意思不?

风,轻轻的吹

风,轻轻的吹

2025-09-24 03:40

怪不得是个弱智时代,就这个认知,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懂,然后得出自以为满意的答案。乾隆是个权力控制非常严格的皇帝,因为张廷玉势力庞大所以乾隆才去故意整他,张廷玉服软了所以最后才进的太庙。刘墉的老爹本来就是个高官势力不小,如果刘墉再去掌握实权去做事,下场绝对凄惨。这也是为什么刘墉一辈子明哲保身碌碌无为,有时候甚至办点错事,乾隆也心领神会,有时候小惩一下又原谅了,所以刘墉位置高但没什么实权,名声好却没什么做什么大事。(有人说要想改革变法首先要做个权臣掌握权力是有道理的,在乾隆时代想做个权臣那是找死)。最后告诉你一件事,古代所有的小说、话本、故事、戏曲等等,都是政府的意志,例如三国演义,刘墉与和珅、好人有好报最后神仙来帮助的故事。我感觉有脑子有知识去思考的人越来越少了,现在文盲少了,但有文化的人也少了

坨坨龙

坨坨龙

2025-09-24 05:51

清宫剧看看就算了。别当真。 其实这两人都是满清统治阶层。 和珅是满族人,八旗子弟,起于微末是不可能的。吃着铁杆庄稼,稍微努力就能做官。 刘墉是汉人名字,但是确是满清的奴才。不是所有汉人都是满清奴才,只有最早投靠满清的那批汉奸才有资格叫奴才。 而且刘墉权力可比和珅小多了。

小小小乐乐

小小小乐乐

2025-09-24 07:20

和珅一定不是好人,刘墉也不一定是好人,凡是文人都打三折,记录都是文人记录的,谁得罪文人谁就没好下场,看看朱棣,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什么的,被史官写成啥样?

猜你喜欢

景铄看科技

景铄看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