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比亚要求中国企业造成环境污染一事“索赔”800亿美金。这个消息一出来就闹得沸沸扬扬,让人忍不住想弄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这事儿要从今年年初说起,2月18日,赞比亚铜带省的谦比希冶炼厂出了大事,尾矿坝溃坝,5万立方米含有氰化物、砷、铜的毒泥浆,冲进了卡富埃水系。 这事儿听起来吓人,但真相更让人意外:坝体不是自然坍塌,而是被人用工具割开的,再加上当时赞比亚正遭遇20年一遇的暴雨,雨水一灌,毒泥浆就彻底失控了。 事故发生后,中国有色矿业旗下的谦比希湿法公司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按照赞比亚政府的要求完成了对个体农户的赔偿,还投入资金修复环境。 到8月,赞比亚政府自己都承认,水体酸碱度已经恢复正常,重金属浓度持续下降,当地供水也早就恢复了。 按常理说,这事儿该翻篇了,可到了9月,突然有100多名当地居民(实际只有11人授权)跑到法院,要求中方设立800亿美元的环境修复基金,还狮子大开口要2亿美元紧急救助金。 这800亿是啥概念?赞比亚全年GDP才300多亿美元,这笔钱相当于把整个国家卖两次都不够。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根本不是正常的索赔,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诉讼秀”。 赞比亚是个铜矿出口大国,铜矿占出口收入的70%以上,但这两年全球铜价波动剧烈,再加上国内电力短缺,矿业产能上不去,政府财政早就捉襟见肘。 中国企业在赞比亚的铜矿投资超过30亿美元,是当地最大的外资来源,每年还缴纳大量税收和社保。现在突然搞这么大的索赔,说白了就是想从中国企业身上“抽血”,缓解财政压力。 更关键的是,这背后有西方势力在搅局。就在索赔事件闹得最凶的时候,美国宣布要投资赞比亚的洛比托走廊项目,目标直指中国在非洲的矿产资源主导权。美国国务院甚至公开放话,要挑战中国在铜钴市场的份额。 其实,类似的“环保碰瓷”在非洲不是第一次发生。前几年,西方国家就通过NGO在刚果(金)、加纳等国搞过类似操作,目的就是削弱中国企业的竞争力,给自己的资源公司腾地方。 这次赞比亚的索赔案,套路如出一辙——先利用当地民众对环境问题的担忧煽动情绪,再通过法律手段施压,最后迫使中国企业让步。 不过,中国企业这次没惯着他们。外交部明确表态,支持企业依法维护权益,同时强调中方一贯要求海外企业合规经营、保护环境。 中国有色矿业也很硬气,直接在公告里怼回去:索赔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公司将坚决应诉。这不是简单的商业纠纷,而是一场关乎中国海外利益的保卫战。 有意思的是,就在赞比亚闹得最凶的时候,中国和赞比亚的贸易数据却很打脸:今年前8个月,中赞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12%,中国对赞比亚的铜矿进口量创下历史新高。 这说明,不管政客怎么折腾,两国的经济合作基础是稳固的。赞比亚老百姓心里也清楚,要是真把中国企业逼走了,他们的饭碗可就保不住了。 这场天价索赔最终会怎么收场?大概率是雷声大雨点小。赞比亚政府不可能真的跟中国撕破脸,毕竟中国是他们最大的债权国和贸易伙伴。而中国企业也不会任由别人讹诈,一定会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 说白了,这就是一场政治作秀,背后是西方势力不甘心失去非洲资源主导权的垂死挣扎。但时代变了,现在的中国企业早就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想靠“环保牌”搞垮中国企业,没那么容易。
赞比亚要求中国企业造成环境污染一事“索赔”800亿美金。这个消息一出来就闹得沸沸
紫瑶望烟霞
2025-09-24 01:15:01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