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中国百亿项目!转头找上英日,被中国评价为“垃圾级”信用。中国在自己还没有大力发展起来的时候,就全力帮助了这个国家,让这个国家拥有了“生命经济线”。 东非印度洋沿岸的巴加莫约港,如今只剩几处生锈的钢铁骨架在海风里晃悠,3 万多当地人依旧靠打鱼和种剑麻过活,沙滩上堆着半人高的木炭袋,年轻人靠在斑驳立柱上等着装船,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坦桑尼亚喊着要复制深圳模式的 “经济特区”。这一切的源头,得从几十年前中国给的那份天大红利说起。 上世纪 60 年代,刚独立的坦桑尼亚连条像样的出海口铁路都没有,邻国赞比亚的铜矿要运出去得绕大半个非洲,两国领导人急得团团转,找欧美求助全碰了壁,最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中国。那时候中国自己经济也不宽裕,却还是咬牙接下了这个活儿,拿出 9.88 亿元无息贷款,派去了近 5 万名工程技术人员,高峰时工地上光中国人就有 1.6 万。 这条全长 1860 公里的坦赞铁路,硬生生在草原和沼泽里架起 320 座桥梁、凿出 26 处隧道,花了 8 年才建成。通车后直接承担了赞比亚 80% 以上的铜矿出口运输,卡翁达总统都直呼这是 “赞比亚的第二次独立”,铁路沿线还冒出了一堆新城镇,农产品能快速运到远方市场,坦桑尼亚才算真正有了条 “生命经济线”。直到现在,洪水冲毁当地不少基建时,这条铁路还能安然通车,中国每年都派几十名专家去维护,这份情分本该被好好珍藏。 可坦桑尼亚显然把这份援助当成了理所当然,等到巴加莫约港项目摆到面前,更是做起了 “信用豪赌” 的美梦。 2010 年后,达累斯萨拉姆港的货运量眼看就要撑不住,荷兰咨询公司早就算出 2016 年之后必须建新港,选来选去选中了巴加莫约这个天然良港。 坦方自己找欧美推介了一圈没人理,又是中国伸手接下这个烂摊子,计划砸 100 亿美元,在 9000 多公顷的土地上建港口和工业园区,招商局国际亲自操盘,连坦桑尼亚总统都直说 “百分之百复制中国深圳模式”。 当地 15 岁的少年 Musa Hamadi 早就盼着港口建成,毕竟那时夜里摇 4 小时独木船去桑给巴尔岛的日子实在太危险,鱼市场上的年轻人每天都在讨论以后能在港口挣多少钱。 按照规划,这里要建能停 15 米深大型货轮的码头,集装箱吞吐能力能到 6000-10000 个,直接成中东非最大海港,带动的就业和产值能让整个坦桑尼亚的经济上个台阶。 结果坦桑尼亚转头就给了中国一记 “背刺”,看到英日抛来的橄榄枝,立刻把和中国的约定抛到了脑后。可能是觉得欧美国家的名头更响亮,也可能是轻信了空头承诺,反正他们铁了心要换合作方,压根没算过这笔账:中国当年援建坦赞铁路时,连 1 万件办公家具都配齐了,机车设备全是从零开始设计试制;而巴加莫约港项目里,中国不仅要出钱挖深 7 米的浅滩,还要帮着建配套工业园,这种实打实的投入,英日根本没承诺过具体金额。更可笑的是,他们忘了自己 2011 年整个巴加莫约地区收入才不足 800 万美元,连渔业学校搬迁的 400 名师生安置费都得指望项目资金,却非要赌一把 “更好的前程”。 这场豪赌的结局早就写好了,英日的承诺迟迟没兑现,中国只能撤出资金和技术团队,热火朝天的工地瞬间停摆,只留下几处钢铁骨架在海边生锈。坦桑尼亚不仅丢了 100 亿美元的投资,还错过了借力港口发展的黄金期 —— 隔壁肯尼亚的蒙内铁路早就通车,累计运了 44 万个标箱,而巴加莫约港连当初规划的零头都没建成。 当地渔民还是得摇着危险的独木船出海,年轻人找不到期待的工作,只能继续在鱼市场跟游客要小费。国际投资者看在眼里,谁还敢把钱投给这样不讲信用的国家,毕竟连中国这样倾囊相助过的 “老大哥” 都敢坑,其他人更没必要去冒风险。 再回头看坦赞铁路上依旧穿梭的列车,累计运了 2500 万吨货物和 4000 多万人次旅客,对比巴加莫约港的废铁骨架,简直像个黑色幽默。 中国当年自己勒紧裤腰带帮他们建铁路,后来又带着真金白银要帮他们建特区,换来的却是一场信用破产的闹剧。 现在国际上提起巴加莫约港,都当成国际合作的反面教材,坦桑尼亚这波操作,真是把到手的金饭碗砸了个稀碎,还落得个 “垃圾级” 信用的评价,只能说是自食其果。
万幸中国没帮俄罗斯,因为美国早就布下了三个陷阱,一个比一个致命,那美国布下的陷阱
【1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