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电磁弹射起飞 电磁弹射确实和“往上弹”半点关系没有,它更像给飞机装了个“超级加速器”,在航母那短短百余米的甲板上催生出飞起来的速度,核心就是靠水平方向的电磁力猛推一把。 这推力的来源说穿了不复杂,就是个铺在甲板上的“平面磁悬浮列车轨道”——专业点叫直线电机,把普通电机拆开摊平,通电后产生的磁场能推着滑块往前跑,飞机前轮挂在滑块上,自然就被带着加速了。但这一下推力可不简单,峰值功率能超过100兆瓦,相当于瞬间点亮十万盏100瓦的灯泡,直接从航母发电机取电根本来不及,得靠储能系统“零存整取”,先慢慢存够能量,发射时再2-3秒内全释放出去。美国“福特”号用的EMALS系统就是这么干活的,2015年测试时,连3.63万公斤的钢质载荷都能在3秒内推到390公里的时速,比F-35C的最大起飞重量还重不少。 航母甲板就那么大,尼米兹级的蒸汽弹射跑道得占近百米,电磁弹射也差不多这长度,但效率天差地别。“福特”号2023年首次部署215天,靠这水平推力完成了8500多次弹射起飞,平均每天要弹40架次,要是换蒸汽弹射器,每分钟最多弹2架,16分钟就没蒸汽了,还得连累航母降速。这就是水平推力的关键价值:在固定长度的甲板上,用更精准的力把速度提上去。比如F-35C舰载机,要想产生足够升力飞起来,离地速度得达到250公里/小时以上,电磁弹射能让它在90米内从静止加速到这个速度,要是靠自身滑跑,航母甲板根本不够用,就算把甲板全改成跑道也差得远。 咱们的福建舰更是把这水平推力玩得炉火纯青,央视曝光的画面里,歼-15T在3秒内就从停着加到了360公里/小时,这速度比普通高铁最快速度还快一倍多。更厉害的是这推力能随便调,福建舰的系统能适配2吨的无人机到70吨的运输机,不像蒸汽弹射器力道死板,轻了推不动重了推坏机体。 就说空警-600预警机,体重50吨,蒸汽弹射根本没法伺候,电磁弹射却能给它量身定做推力曲线,加速度波动控制在5%以内,既保证在短距离内达到起飞速度,又不会让机上精密雷达震坏。 再看实际使用中的优势,“福特”号的电磁弹射器准备时间只要15分钟,蒸汽弹射器得烧几小时锅炉才能用,真打起来这差距就是生死之别。而且整套设备重量比蒸汽弹射轻了近一半,体积只占后者的七分之一,能省出不少空间装弹药和燃油。维护起来也省事,福建舰的弹射轨道要是坏了,15分钟就能换一段,“福特”号早期虽然不靠谱,每41次弹射就出故障,但现在改进后故障率降了不少,咱们的系统在地面试验里每3200次才出一次问题,可靠性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不同机型对这水平推力的需求也不一样,歼-35隐身战机要“满油满弹”起飞,得靠120兆焦耳的弹射能量,这是“福特”号的1.5倍,福建舰正好能满足,让它带着全部弹药和燃油执行隐身突防任务;攻击-11无人机体重轻,就调低推力,避免加速度太大把机身扯碎。这种灵活性是蒸汽弹射器想都不敢想的,以前航母要么只能弹重型战机,要么只能玩轻型机,现在一套系统全搞定。 还有飞行员的体验,蒸汽弹射是猛地一拽,推力忽大忽小,飞行员得承受巨大的冲击力,时间长了腰椎都受不住。电磁弹射的加速度曲线特别平滑,就像有人稳稳推着飞机加速,飞行员的负担能减轻不少,飞机机体的损耗也跟着降了,使用寿命能延长好几年,还能多装15%的载重,相当于每次起飞能多带两枚导弹。 从实战角度看,“福特”号靠电磁弹射能实现日出动300架次舰载机,比尼米兹级多25%,这意味着一天能多打击几百个目标。咱们福建舰三条弹射轨道都能实战用,不像“福特”号四条里有一条备用,实际出动效率说不定还要更高。要是没有这水平推力,航母想在远海撑起防空网都难,空警-600飞不起来,预警范围就小一半,歼-15T带不了满弹,打击力直接打折,更别说让歼-35执行隐身任务了。 说到底,电磁弹射的核心就是用可控的水平推力,破解航母甲板长度的先天限制。它不搞花里胡哨的“向上弹”,就踏踏实实把飞机在短距离内推到起飞速度,让机翼能抓住空气产生升力。不管是美国的“福特”号还是咱们的福建舰,那些实打实的弹射数据都在证明,这水平推力才是航母战斗力的真正“助推器”,比任何想象中的“向上弹”都靠谱得多。
在“福建”号航母成为世界首次使用电磁弹射器完成五代机弹射后,外国军迷貌似眼神都变
【5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