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趁着郭贵妃不注意,他突然悄悄地把侍女郑氏给临幸了,而且一击即中,于是,十三

代天谈历史 2025-09-24 14:41:58

唐宪宗趁着郭贵妃不注意,他突然悄悄地把侍女郑氏给临幸了,而且一击即中,于是,十三皇子李忱横空出世。 郑氏本是镇海节度使李锜的侍妾,李锜元和十年叛乱败北,郑氏作为家属被抄家入宫,成了郭贵妃的侍女。 郭贵妃是郭子仪孙女,门第高贵,唐宪宗对她宠爱有加,可男人嘛,总有闲不住的时候。元和四年,唐宪宗去郭贵妃宫里转悠,郑氏正好伺候在侧,一时兴起就把她临幸了。没想到一击命中,次年生下李怡,也就是后来的李忱。 这事儿在宫中传得沸沸扬扬,郭贵妃气得牙痒痒,但宪宗护着郑氏,她也只能咽下这口气。郑氏从此地位微升,却没封妃,就这么低调养着孩子。李忱出生那年元和五年,长安大明宫里头,他排行老十三,兄弟姐妹一大堆,可因为娘亲是宫女出身,从小就没人待见。 李忱小时候在十六宅长大,宫人怠慢他,饭食粗糙,衣裳破烂。宪宗在位时还好点,元和十五年宪宗暴毙,年仅四十二,疑是宦官下毒。 郭贵妃儿子李恒继位,就是穆宗。李忱才十岁,顿时成了孤儿寡母,郑氏继续在郭贵妃宫里头干活,李忱被扔一边自生自灭。穆宗在位五年,长安宫中宴饮频繁,他二十八岁时也突然驾崩,传闻是服丹药中毒。 接着穆宗长子李湛上台,十六岁即位为敬宗,在位两年就被宦官刘克明等刺杀,年十七。 这些皇帝一个个短命,宦官专权越来越猖獗,宫中皇子们明争暗斗,李忱夹在中间,靠着装傻保命。他从小就学乖了,面对兄弟们的嘲笑和宫人的欺负,从不顶嘴,只低头哈腰,嘴角还故意流口水,装成痴呆模样。 敬宗死后,李湛弟弟李昂继位,为文宗,在位十四年。他想铲除宦官,搞了甘露之变,十一月在殿前树上“发现”甘露,引宦官仇士良带兵反扑,大臣死伤惨重,文宗失败后被软禁,三十一岁病逝。 文宗无子,传位宪宗第五子李炎,即武宗。李忱这时候已三十出头,宫中日子更难过。武宗起疑心了,这叔叔怎么傻得这么不寻常?正常傻子挨打该哭闹,他却一动不动。武宗试探他,先命人扇耳光,李忱揉揉脸继续跪;后来干脆让人扔他进粪坑,李忱在里面泡着不动声色。 武宗没杀他,但让宦官仇公武送他出宫,关进河南淅川香严寺当和尚,法号普门。李忱在寺里砍柴挑水,日子清苦,却偶尔露峥嵘。一次长老智闲吟诗“穿云透石不辞劳,地远方知出处高”,李忱接上“溪间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会昌六年,武宗三十二岁服长生药中毒而亡。 宦官马元贽等掌权,皇室中挑人选来选去,觉得李忱这“傻子”最好操控,就从寺里接回,立为皇太叔监国。不久即位,年三十七,为宣宗。 谁知登基后,李忱卸下伪装,处理政务条理清楚。第一道旨意就罢免权臣李德裕,起用牛党人,缓和牛李党争。 他把《贞观政要》挂屏风上,天天学太宗李世民,节俭恭谨,从谏如流。宦官势力被压,王宗实等贬官,内廷事多交给中书省。 大中元年,卢龙节度使张仲武破回纥,稳定北方;次年沙州张议潮收复河西十一州,丝路重开。 宣宗又平安南,抚党项,安西域,唐朝中后期有短暂回光,叫“大中之治”。后人夸他“小太宗”,说他重振帝国荣光。 可宣宗用人也有毛病,多挑名臣二代当宰相,像李绅儿子李福、白居易堂弟白敏中、裴度子裴肃、杜黄裳子杜胜、牛僧孺子牛丛、令狐楚子令狐绹。 这些家伙家世好,却没老爸那本事,朝政积弊难除。宣宗自己城府深,爱权谋,亲信宦官王归长虽受抑,但暗中把持。大中十三年,他五十岁又嗑丹药,腹痛崩逝,年四十九。 太子李俨继位为懿宗,唐室从此加速衰落,藩镇割据加剧。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代天谈历史

代天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