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给小儿子蔡九谋了个知府位子,夫人却突然有点儿担心:“老爷,这上来就是一州的长

代天谈历史 2025-09-24 14:42:00

蔡京给小儿子蔡九谋了个知府位子,夫人却突然有点儿担心:“老爷,这上来就是一州的长官,是不是不太好呀?” 蔡京家里本来就有点底子,他爸蔡准当过侍郎,从小耳濡目染,书读得溜,熙宁三年中进士,起步当钱塘县尉,那时候还算老实巴交,管管税赋,巡巡街子。 后来一步步爬,元丰年间进翰林院,帮皇帝起草诏书,笔杆子耍得飞起。哲宗时候一度被贬,但绍圣一转眼又召回来,当户部尚书,帮章惇复辟新法,站队站得稳。 徽宗上台后,他彻底起飞,四次拜相,掌权二十来年,徽宗赵佶对他言听计从,还把公主嫁给他小儿子蔡鞗,赏赐堆成山。 蔡京这家伙,表面整顿财政,推行花石纲、盐钞法、茶引法,搞得全国上下鸡飞狗跳,其实就是变着法儿搜刮民财,修宫殿、堆园林,花掉无数银子,百姓苦哈哈,他家却金银满堂。 家族膨胀得像气球,长子蔡攸管枢密院,次子蔡絛早死,三子蔡翛抓礼部,四子蔡鋆也就是蔡九,娶公主后直接封郡马,后来还捞到杭州知府这高位。 五子蔡鞗也娶公主,蔡家子弟横跨朝野,权力网织得密不透风。蔡京八十多岁了,眼花了,还靠儿子代批公文,继续把持中书省,逢迎皇帝,排挤对手,苏轼那帮清流后人,全被他踩在脚底。 蔡九被宠着惯着长大,从小文不成武不就,读书抓瞎,练剑丢盔,啥活儿都稀里糊涂。 蔡京知道儿子没那料,可不慌不忙,直接给他塞杭州知府这把交椅。杭州那地方,风景好,税赋足,肥得流油,搁有本事的人是福气,搁蔡九这种,纯属靠爹吃饭。 夫人一听就急眼了,直说孩子太嫩,上来管一州军政,怕出岔子,还是从小吏干起,抄抄文书跑跑腿,慢慢练手。 蔡京摇头,逻辑简单粗暴:儿子没本事,正不能让他沾基层那些真刀真枪的活儿。底下办事儿,全靠自己扛,砸锅了没人替,责任全砸头上。可当上官不一样,手里有权,下面一堆人围着转,出事儿他们出主意,办砸了推给下属背黑锅。 无能的,就该往高处搁,借势吃饭,不用亲力亲为。 蔡九上任后,果然没让人失望,杭州府衙里,他懒得碰卷宗,全扔给通判黄文炳代劳,自己天天喝酒打猎,召歌姬,挥霍公款。 欠税的富商,一声令下抄家,金银绸缎卷走,换新马新鞍。百姓怨声载道,上访的农夫挡道,就鞭子抽过去,皮开肉绽。 消息传回东京,蔡京听了不当回事儿,继续保儿子升迁,徽宗那儿也睁眼闭眼。几年下来,蔡九在杭州横行霸道,仗着爹的太师印,啥事儿都压得住。 可好景不长,靖康元年,金兵南下,朝局崩盘,高俅、王黼那些狐朋狗党先倒霉,蔡京也被徽宗下旨罢相,押解出京,流放潭州。 蔡九慌了神,卷起细软,带着老婆孩子逃东京,可诏书追得快,官职革了,家产抄没,贬成平头百姓。 仆从散光,他流落南方,靠卖剩珠宝过日子,不久病倒破庙,咳嗽着咽气。 蔡京路上病重,卧在驿站,儿子见不着面,次年正月在潭州客栈死掉,八十岁,尸首草草下葬。 蔡家一夜间从巅峰摔谷底,子孙流散,留下的就是史书上那句“蔡京父子,贪残不道”。

0 阅读:69
代天谈历史

代天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