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PPT,1028天“冤狱” 这事儿得从一份PPT说起。 2018年冬天,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机场被拦下。老美给出的理由是银行欺诈。他们说孟晚舟骗了汇丰银行,让汇丰违反了美国制裁伊朗的规定。听起来挺像回事,对吧? 但揭开这层法律外衣,里面全是政治算计。目标根本不是孟晚舟个人,而是她背后的华为。目的就是掐住中国科技的脖子,不让咱们往上走。 关键证据就是那份PPT。当初汇丰银行摆低姿态,请孟晚舟解释华为在伊朗的业务。孟晚舟很坦诚,专门做了PPT说明情况。她以为这是消除误会,没想到这是一场安排好的“钓鱼执法”。 汇丰银行转身就把这份PPT交给了美国。合作多年的伙伴,瞬间成了递刀的人。汇丰真不知道华为的情况吗?它心里清楚得很。但它当时自身难保,因为洗钱等丑事被美国捏在手里。为了自保,它选择了出卖客户,把华为当成了“投名状”。 接下来就是1028天的较量。孟晚舟和她的律师团队没有认输。他们在法庭上一点点拆穿对方的谎言。他们把汇丰前后不一的证词摆上台面。他们证明那PPT恰恰显示了华为的坦荡。 另一边,中国方面也展现了强硬态度。外交上据理力争,民间支持声音不断。面对压力和不成立的指控,美国最后只好放人。这场闹剧收了场。 孟晚舟回家了,但故事没完。那个递刀的汇丰,日子不好过了。背信弃义的名声坐实了,它在中国市场的信誉一落千丈。很多中资企业不再信任它,业务大幅萎缩。 这件事给所有中国公司敲了警钟。商业合作背后,可能藏着陷阱。平时称兄道弟的伙伴,关键时刻也可能自保为先。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供应链要安全,选伙伴得睁大眼睛。这不是课本上的理论,是实实在在的教训。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