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已经开始卖武器了,不是口头说说,是真金白银的订单。2024年6月,第一批“涅普顿”反舰导弹零部件交付波兰,7月克罗地亚也签了单,买的是“Stugna-P”反坦克导弹。 这些不是库存清理,是正在量产的国产装备,说明乌克兰的军工系统,真从废墟里爬起来了。 更关键的是,西方悄悄松了口。 欧盟和美国允许乌克兰把别人给的武器——比如美制“海马斯”弹药、德制炮弹——改装后转卖给第三国,只要钱全拿回来自家打仗就行。 这不是简单的“二手货交易”,而是制度性破局:过去乌克兰连用援助武器都得看原产国脸色,现在,它被允许用自己的方式,把援助变成资本。 俄罗斯立刻跳脚,说这是“扩散战争”,还向联合国提了正式抗议。 可没人真拿出证据说乌克兰把导弹卖给了胡塞武装或苏丹民兵。 这更像一种舆论反击——当一个国家能自己造武器、还能卖钱续命,对手就很难再把它当成“可怜的受援者”了。 但问题也在。 前线炮弹缺口还在,赫尔松方向士兵抱怨弹药不够。 出口赚的钱,填得上军费的窟窿吗?2024年乌克兰军费占GDP超40%,出口收入几亿美元,听着多,其实只是零头。 它不是靠卖武器养活战争,而是靠卖武器,争取更多时间,让西方继续输血。 最耐人寻味的是,沙特正在和乌克兰谈“以武器换石油”。 如果真成了,战时国家用军火换能源,这将是二战后第一次。 不是谁想当军火商,是没人再给免费的面包了。 乌克兰不是在冒险,是在用最后一点筹码,换一个活下去的资格。 它没得选。 但它的选择,正在重新定义什么叫“战争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