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苏联人就是有想象力 塞个地球仪进去 以现在的眼光看:这也太原始了 以当时的眼光看

苏联人就是有想象力 塞个地球仪进去 以现在的眼光看:这也太原始了 以当时的眼光看: 我去,这是什么原理?

苏联人在联盟号宇宙飞船上安装的“塞地球仪”装置,正式名称为Globus(俄文缩写ИНК,意为“太空导航指示器”),是20世纪60-70年代苏联太空计划的核心导航仪器之一。 其外观为一个可旋转的地球仪,安装在飞船舱内,宇航员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十字准线、经纬度刻度及昼夜显示,直观判断飞船在地球轨道上的位置。 无需电子计算机,仅通过等机械部件即可实现轨道推演与位置预测,适应了太空环境对可靠性的极高要求。 与现代依赖GPS、惯性测量单元(IMU)的数字导航系统相比,Globus的“原始”在于无法实时获取真实位置(仅能预测),且精度有限(150公里误差)。 但在当时,它是人类首次实现太空自主导航的关键设备,解决了“如何在无地面信号的情况下知道自己在哪”的核心问题,为后续太空探索奠定了基础。

评论列表

用户47xxx76
用户47xxx76 56
2025-10-04 02:59
机械手表到现在都没被淘汰

玄蓝风 回复 10-08 11:59
不怕没电

用户12xxx06 回复 10-09 21:37
人家又不是看时间的

汉末长歌
汉末长歌 29
2025-10-04 20:33
没毛病啊?不塞地球仪,难道把地球塞进去?
张衡
张衡 27
2025-09-30 11:40
那时候全世界的航天惯性导航仪都是这样。

AMX 13 90 回复 10-03 12:27
因为俄罗斯地盘大啊,他们好几套导航比例的。美国因为换地方导航不靠谱,要么派飞机领航,要么派当地人。二战很多领航员都是当地人,出了很多反叛的事儿,不过都是侵略者,谁也别怨。

夏日寒风刺骨
夏日寒风刺骨 12
2025-10-05 10:23
原理没看懂

金之鑫 回复 10-08 14:57
最早的惯性制导设备,通过感应惯性加速度计算位置。举个例子,以5m/s的加速度向北运行2秒后停止加速,在加速度为0的情况下匀速运行2秒,最后以-10m/s的加速度完成减速停止。通篇只需要感知时间与加速度,就可以算出终点就在出发点北方35米的地方。说起来容易,但实际运行中会面临前后左右上下立体的加速度,想要准确测量就非常难了,然后及时把测量结果计算转化成数据也很难,最后还要面对不可避免的误差。随着技术进步,现在稍微好点的民用无人机都有惯性制导系统了,但最可靠的依然是北斗/GPS制导,所以无人机飞行前检查要重点关注卫星信号强度。

阿超 回复 10-07 23:54
绝对是令人惊叹的机械构造,当初美国人把它当做是最高的机密保护

UC网友19xxxx0566
UC网友19xxxx0566 11
2025-10-03 18:08
机械大师!
平平安安
平平安安 10
2025-10-04 22:39
牛批的思路,找不准,就用模糊定位
江远枫
江远枫 10
2025-10-08 13:40
简单实用就是可靠,就像苏式装备傻大黑粗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它的暴力美学。有个笑话美国宇航局耗费数亿美元研发成功了太空写字的圆珠笔向苏联宇航局炫耀,结果苏联人回怼一句我们都是用铅笔
chaboshi
chaboshi 9
2025-10-01 18:35
这个仪器退役了拿来做教具还是不错的
巴伦支海手术刀
巴伦支海手术刀 5
2025-10-09 19:33
这应该就是惯性导航吧,早期的弹道导弹都是这个原理,优点是无法干扰,缺点是误差还是有点大的,早期的洲际导弹误差都在几千米
苍山负雪
苍山负雪 4
2025-10-03 20:06
物理机械导航,就不知道精度有多少

Topdui 回复 10-07 16:24
高个屁啊,地球仪上还能精确到公路岔道口这个水准??只不过,对于航天器来说,以前都不需要这么高精度,航天器速度快,比如定位在北京天津唐山这个区域就行了……

爱学外语陈院长 回复 10-04 14:39
做得再好,精度也一般

金木水火土
金木水火土 3
2025-10-06 01:36
本质上就是机械惯性导航陀螺仪,为了观察搞成了地球仪的样子
湘宁
湘宁 2
2025-10-08 20:43
不就是陀螺仪的导航吗?
用户11xxx47
用户11xxx47 2
2025-10-10 01:44
把地球仪做大点,精确度不就高了
齐德龙
齐德龙 1
2025-10-08 15:21
用户57xxx95
用户57xxx95 1
2025-10-06 23:15
机械感十足!收藏起来摆放家里[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