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王健林没跑,他只是把万达从钢筋水泥里拽了出来。 很多人还记得他卖房卖项目时的新闻

王健林没跑,他只是把万达从钢筋水泥里拽了出来。 很多人还记得他卖房卖项目时的新闻,说他“割肉求生”,可没人细看那之后发生了什么——万达广场还在,只是不再属于他了。 他不再当房东,改当管家,管着全国五百多个商场的运营,2023年净赚112亿,比前几年还多。 这不是躺平,是换赛道重生。 限制高消费? 那不是因为他“不爱国”,而是因为万达欠了钱,法院依法执行。 但别忘了,2023年底,他早就被移出失信名单了。 债务还清,限制自然解除,这是法治的正常流程,不是谁的“政治审判”。 把企业违约和爱国挂钩,反而让真正该被讨论的问题——比如民企怎么还债、怎么活下来——被情绪掩盖了。 有人说民企信心跌到谷底,可数据不说谎。2024年一季度,民营经济信心指数回升到52.3,四年里第一次站上荣枯线以上。 不是所有老板都在跑路,更多人像王健林一样,默默砍掉拖累自己的业务,重新聚焦能赚钱的事。 武汉、成都、杭州这些城市,还在抢着和万达签新项目,因为地方政府知道,一个能管好商场的人,比一个拥有地产的人更值钱。 我们总爱给企业家贴标签:爱国的、逃亡的、背信的。 可真正撑起经济的,是那些不喊口号、敢砍掉自己最值钱资产、转身去干更难但更可持续的事的人。 王健林没逃,他只是从“拥有”变成了“服务”。 中国需要的不是喊口号的英雄,是愿意把房子卖了、从头再来的人。 他不是在证明自己多爱国,他只是在证明:活下去,比面子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