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白鹭洲露营文创基地:城市中心的“星空营地”与文旅融合新地标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红勋通讯员康志豪杨凯光

天幕下围炉煮茶,歌声里举杯小酌,白鹭洲畔这片充满烟火气的营地,正成为平顶山年轻人争相打卡的“城市微度假”胜地。

傍晚时分,位于辉光路与纬五路交叉口向南50米处的白鹭洲露营文创基地,串灯渐次亮起。巨大的天幕下,三五好友围坐在烤炉旁,自主烧烤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驻唱歌手悠扬的吉他声与人们的欢笑声交织,勾勒出城市夜晚的别样风景。

“在这里,既能享受户外露营的乐趣,又不用远离城市便利,下班后过来坐一会儿,所有的疲惫都消失了。”正在与同事小聚的邵女士笑着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白鹭洲露营文创基地将于10月1日试营业,占地25亩,坐落在“城市绿肺”——白鹭洲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周边,毗邻白鹭洲文化乐园。基地巧妙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将湿地生态、文化娱乐与时尚露营完美融合,形成独特的“生态+娱乐+休闲”三角空间,成为市民“微度假”的热门选择。

跨界融合:定义城市休闲新概念

为何这片营地能快速走红?核心在于其对城市休闲场景的创新重构——白鹭洲露营文创基地并非传统的单一功能餐厅或酒吧,而是典型的“复合式跨界休闲餐饮空间”。它创新性地将城市露营主题与多元餐饮业态结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消费体验。

“我们打破了餐厅只在饭点营业、酒吧只在晚上营业的传统模式,实现了从下午茶到深夜酒吧的全时段经营。”基地运营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这里既有传统中餐满足本地口味,又有自主烧烤增加互动乐趣;午后时段提供精品咖啡与轻食,入夜后则变身专业酒吧供应酒水。多元化的经营模式,让不同时段前来的顾客都能找到适配的消费场景。而基地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鲜明的城市露营风格——天幕、折叠椅、围炉烤火等户外元素被巧妙植入城市空间,为年轻人提供了“精致露营”的仪式感,无需远行就能感受户外氛围。

业态创新:培育文旅消费新热点

白鹭洲露营文创基地的兴起,是新华区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这种新型业态的出现,恰好契合了新华区委、区政府推动旅游业从传统观光向休闲体验转型的发展思路。

随着市民消费需求从“走马观花”向“深度体验”转变,支持发展文旅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新华区当前工作的重点。像白鹭洲露营基地这样融合生态、休闲、餐饮、娱乐的复合型项目,能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单客消费额度,为区域文旅消费注入新活力。

同时,基地的多元化营收模式也展现了文旅项目的潜力:通过餐饮、饮品、场景体验、活动承办等多重收入来源,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升;项目运营过程中还创造了服务员、驻唱、运维等多个就业岗位,兼顾了经济与社会效益。

政企合力:推动文旅融合新发展

白鹭洲露营文创基地的落地运营,离不开新华区区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新华区积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通过振兴城市文化、挖掘生态资源、升级休闲场景等举措,为区域旅游明确新定位;同时,还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政策指导、简化审批流程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旅项目开发,为新业态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

“从项目选址到业态规划,政府部门都给了我们不少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结合本地资源打造特色。”运营负责人表示,政企协同的模式让项目少走了很多弯路,也更有信心做好长期运营。

未来可期:描绘城市文旅新图景

白鹭洲露营文创基地的探索,为新华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未来,随着消费需求的持续升级,这类“小而美”的复合型文旅项目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基地运营方透露,后续计划进一步丰富业态:可能增加文创产品展出、主题市集、小型音乐会等活动,强化项目的文化创意属性,让这里不仅是休闲消费场所,更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

这片城市中的“星空营地”,不仅为平顶山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新选择,更见证着文旅产业创新带来的无限可能——它以“微度假”的轻量级形态,让文旅融入日常,也为新华区乃至平顶山市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点亮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