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崔丽丽的四个问题,看似尖锐,其实每个都在戳同一个点——证据链的合理性。 先说清酒问题,全世界不是只有日本人才喝清酒,中国很多日料店、商务宴请也会用,把“喝清酒=见日本客户”直接划等号,这逻辑本身就站不住脚。 再看录音,半夜有人在酒店门口录音,半个月后又恰好出现在你手上,这确实过于巧合。可“巧合”在法庭上不能当证据,必须有来源、时间、完整性的证明,否则很容易被质疑是剪辑或诱导的结果。 繁体字牌牌就更牵强了,汉字文化圈共用很多字词,举个繁体字牌子既不能证明“通敌”,也不能证明“弘扬文化”,这是典型的过度解读。 至于创伤应激障碍鉴定,质疑可以,但要求公开鉴定细节涉及隐私。更合理的做法是申请法院调取鉴定机构资质和流程记录,而不是简单喊“造假”。 我认为,质疑没问题,但要用证据说话。把推理当实锤,只会让讨论偏离真相。 你觉得在类似事件中,如何区分合理质疑和恶意揣测?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