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新龙江 新故事|她让满绣“活”在当下

转自: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唐海兵

9月26日,在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乡村工匠国际交流推介活动黑龙江展区,一位身着满族传统服饰的女子专注地刺绣,吸引了很多人驻足。她的双手如灵动的蝴蝶,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幅精美的图案便在绣布上逐渐显现。她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刘雅梅。

满绣,作为满族人刺绣的简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清代,满绣因其精美绝伦的工艺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了皇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位等级的标志。

“大家请看,这独特的三角针法,如同绘画中的素描,是满绣区别于苏绣、湘绣的‘独门秘籍’,也是清代龙袍凤披彰显皇家气度的精髓所在。”刘雅梅介绍,满绣在发展过程中,既保留了自身粗犷豪放、古朴大气的艺术特色,又借鉴了苏、湘、蜀、粤四大名绣的精湛技艺,从而登上了艺术的顶峰。除三角针绣法外,满绣绣法多样。盘金绣也是满绣的一大亮点,它是根据所绣图案将金线回旋,加于已绣或未绣的图样边缘,使绣品更加华丽庄重。

交流会上,刘雅梅带来各式各样的满绣文创产品,精致的手拿包、雅致的装饰画、颇具巧思的名片夹等产品尤其受到年轻参观者的青睐。

一位来自北京的大学生拿着一个绣有简约云纹的钱包爱不释手。她对记者说:“我非常喜欢去故宫参观,感受历史文化底蕴,没想到在这次交流会上可以亲手触摸到满绣。真的很敬佩这些非遗传承人,他们让传统文化‘活’在了我们日常触手可及的地方。”

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正是刘雅梅数十年来致力推动的——让富丽尊贵的满绣,从历史的深处走来,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刘雅梅的梦想,远不止于个人技艺的登峰造极,更在于让满绣成为照亮更多人前行的灯火,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因为她深知,非遗唯有融入时代、服务社会,才能真正活态传承。

截至目前,刘雅梅已培养满绣从业人员3000多名,其中大部分是农村女性和残障女性。“满绣给了她们一技之长,让她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找到了人生的价值与尊严。”刘雅梅介绍,2004年,她创立“雅梅绣庄”,开启了抢救、保护、传承满绣的漫长征程。2005年,她成立了克东县北方满绣艺术研究所,深入挖掘整理满绣传统技艺。2009年,“克东满绣”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绣庄升级为黑龙江满艺工艺品有限公司,发展成为集研发、设计、培训、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企业,员工达230余人,其中98%为女性,真正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一针一线,绣出千年文明;一丝一缕,传承满绣风华。刘雅梅表示,她将继续坚守满绣传承的初心,不断创新和发展满绣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满绣、喜爱满绣,让这一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她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满绣一定能够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让千年文明在绣针下得以延续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