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凌晨3点,位于北京海淀区长青园路的东冉大食堂已经灯火通明、蒸汽氤氲——六位早点师傅照例上岗了。国庆中秋假期,许多社区食堂都不打烊,为周边居民带来方便快捷的家常饭菜。假期来吃正餐的上班族和居民都有所减少,每天第一顿早点,是许多餐厅的重头戏。
清晨6点,食堂准时开门迎客,白白胖胖的大包子码放得整整齐齐,猪肉大葱包、茴香肉包和素三鲜包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勾着人们的馋虫。店里还有煎饼、油条、豆腐脑、炒肝、萝卜丸子汤、小米粥等吃食,种类十分丰富。
最先来到店里的总是几位熟客。“老规矩,一碗炒肝,二两猪肉大葱包子!”遛鸟归来的大爷人未到声先至。还有几位身着运动服的阿姨,晨练后相约而来,点上几碗棒碴粥和素馅饼,边吃边聊着家长里短。孩子们最爱金黄酥脆的油条,或是吸溜一碗小馄饨,吃得香甜。
“自从开了这家食堂,我就在这吃饭,有时候一天两三顿。除了过年,平时周末节假日他们家从来不断伙打烊,真是方便。”一位阿姨说。
去年10月,回迁小区东冉新村迎来入住,东冉大食堂应运而生。运营方陶先生告诉记者,平时来吃饭的六成以上都是周边工作的上班族。到了节假日,许多不出京的周边居民,照例要来这儿吃顿早点,每天大约接待300位顾客,店里六位早点师傅都没闲着。
“我们做早点的,没法儿休息。到了假期,别人出游,我们守灶。这团锅气就是这条街巷清晨该有的温度。”店里曹师傅已经在这行干了十多年,为居民做早餐,已经融进了他的生活,“看到他们吃得心满意足,我这心里头比自己在家歇着还舒坦。”他说。
记者走访了解到,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海淀食堂、美邻社区食堂、长者食堂等许多连锁社区餐厅都照常营业,八天假期不打烊,为周边居民的一日三餐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