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鸡鸣寺”事件圆满解决,事件的荒唐程度,仍让人瞠目结舌。 你敢信吗?就因为“鸡鸣寺”三个字,地铁车厢里能炸开锅。国庆假期里,一家三口在3号线上聊行程,说看完动物园顺路去鸡鸣寺逛逛,这再寻常不过的对话,竟戳中了邻座粉衣女子的神经。 她“腾”地站起来,指着人家鼻子就骂,说这是在“暗讽”自己,当场掏出手机要报警,嘴里还嚷嚷着“说这三个字就是没素质,就是骂我”。那家人直接懵了,好好的景点地名,怎么就成骂人话了? 女主人气得反问,男主人更直接:“你长得多好看似的,谁稀罕暗讽你?”这话彻底点燃了火药桶,女子脏话连篇,连人家孩子都没放过,整个车厢的人都拿看怪事的眼神盯着她。 最后她自己骂累了,在鸡鸣寺站的前一站灰溜溜下了车,报警的事儿早抛到九霄云外。视频传到网上,网友的调侃一针见血:“这是自己往枪口上撞,生怕别人不知道她在想啥”。 这逻辑简直离谱到家了。鸡鸣寺可不是随便起的名字,那是有1700年历史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朱元璋都给它提过名,现在年轻人爱去求姻缘,怎么就成了“脏话”? 更讽刺的是,她扬言报警的行为,其实已经踩了法律红线。《治安管理处罚法》明明白白写着,谎报警情最高能拘10天,真较真起来,被骂的一家三口反倒能告她诽谤。 有律师调侃,真把警察叫来,她怕是得先解释清楚,为啥千年古刹的名字会让她觉得被骂——民警说不定先建议她做个精神鉴定。这话听着损,却点出了关键。 合理推测,她或许曾被“鸡”这个字眼伤害过,落下了心理创伤。可把自己的伤疤变成刺向无辜者的刀,逼着全世界迁就自己的敏感,这就不是创伤,是自私了。 鸡鸣寺的工作人员都无奈了,说建寺千年,头回因为名字上热搜。地铁客服也回应没收到投诉,只提醒大家公共场所要互相尊重。说到底,这哪是地名的问题? 是有些人被网络梗和负面联想缠得太深,把正常词汇都污名化了。去年有人听“绿茶”炸毛,前阵子有人因“小姐姐”举报,现在连地名都要碰瓷,公共空间的交流边界快被作没了。 要是按这逻辑,卖鸡排的、养鸡场的都得被投诉,东北的鸡西、鸭绿江怕是得改地名。公共场合说话都得先在脑子里过八百遍,谁知道哪句话会突然戳中别人的“玻璃心”。 事件解决了,可留下的问号没消失:把自己的敏感当成干扰他人的理由,把千年文化地名曲解成脏话,这到底是被害妄想,还是“全世界都得绕着我走”的霸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