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波士顿长大,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MIT),之后在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ConsultingGroup)工作了数年。她曾创办过一家初创公司,也在其他初创企业任职,随后加入贝塞默风险投资公司(Bessemer)和康卡斯特风投(ComcastVentures,简称CV),成为一名投资人。
去年,她的职业生涯迎来新转折——决定创办自己的基金“无糖资本(SugarFreeCapital)”。这家公司专注于投资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技术型创业者。她成功吸引到多位有限合伙人(LP),其中包括英伟达(Nvidia)、城堡投资集团(Citadel)等科技巨头高管的家族办公室;并于周一宣布,无糖资本首期3200万美元基金已完成募集。
基金的核心定位从其名称中可见一斑。在康卡斯特风投工作期间,希娜曾主导数十笔投资交易,但2021年前后行业内居高不下的估值让她深感不安。她在接受《科技创业》(TechCrunch)采访时表示,当时她常将一些投资机会形容为“太甜了——意思是估值高得离谱”。
正是基于这一感受,她开始反思过去几年的创新趋势——这些创新多集中在“优化”领域。“但我们如今正真正进入‘智能时代’,”她说。基于这一判断,她构建了基金的核心投资逻辑:要抓住“智能时代”的机遇,需要满足两个关键条件:一是技术型创业者,且最好具备“系统工程思维”——她补充称,麻省理工学院培养的人才正是这一类型;二是聚焦核心领域。
“历史数据告诉我们,风险投资的回报往往集中在少数优胜者群体中。”
选择聚焦麻省理工学院,还有另一层原因。与哈佛大学(Harvard)和斯坦福大学(Stanford)不同,麻省理工学院虽培养出众多创办高盈利企业或在其中任职的创业者,但该校校友中从事早期风险投资的群体规模并不大。“麻省理工的人会进入金融领域,但多是从事量化相关工作,”希娜解释道——比如更多人会选择对冲基金或晚期投资领域。
这一市场空白,为希娜这位罕见的女性独立普通合伙人(soloGP)创造了独特机遇。她计划投资15家早期初创企业(目前已投资4家),单笔投资金额在100万至500万美元之间。该基金重点关注“原生AI基础设施”领域,并会每季度选定一个新主题深耕。例如,本季度她正寻找专注于“实体AI”、“数据中心优化”和“AI代理”的企业。
无糖资本目前已投资了一家国防科技公司、一家游戏公司,以及一家工作流程自动化公司。希娜希望基金每年至少完成4至5笔投资。目前大部分潜在投资项目,要么来自她主动接触创业者,要么通过推荐获取,但她也欢迎创业者主动“冷联系”(coldoutreach,指无前期沟通直接发起合作接触)。
总体而言,希娜对这支基金的落地感到幸运。对许多普通合伙人(尤其是独立合伙人和女性合伙人)来说,当前的募资环境过去艰难,现在依然充满挑战。她表示,有限合伙人之所以认可她的基金,关键在于其能为投资者提供接触麻省理工学院优质人才的良好渠道,且投资逻辑清晰明确。
“我们正处于一个过渡期:一边是‘原生AI技术’构建的新世界格局,另一边是过去的基础设施与商业模式,”希娜说,“我很期待看到我们能如何在基础设施、技术和人类体验层面,将这两者和谐地结合起来——对我而言,这一过程真的非常令人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