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69年,马爱茹十八岁的时候,跟着大部队去了河北邢台插队。   每天锄地、挑粪

1969年,马爱茹十八岁的时候,跟着大部队去了河北邢台插队。   每天锄地、挑粪、种庄稼,手上没几天就磨出血泡,脸也晒得黑了不少。   生活苦是真的苦,心里的落差更难扛。   在她遇上了个实在人——范志刚,俩人慢慢成了对象,后来结了婚。   1972年,女儿范玉香出生,全家挤在一间土坯房里,勉强算个家。   可马爱茹心里一直想着城市,盼着能有一天回天津。   那几年,知青返城的政策一变再变,机会总是可望不可及。   直到1978年,国家出了新政策,明文规定已婚知青离婚后能回城。   她反复琢磨,最后还是决定,自己回去。   1979年,马爱茹和范志刚办了离婚,把六岁的女儿留给了前夫。   她收拾好行李,坐着驴车离开了村子,然后转火车回到了天津。   那一刻,她心里五味杂陈,但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回到天津后,马爱茹进了国棉三厂当纺纱工人。   她有了自己的单身宿舍,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生活看着比过去亮堂多了。   可每到夜深人静,她心里总有块疙瘩——女儿和前夫在农村怎么样?   她试过写信、找关系,想接女儿来城里,但各种政策卡得死,折腾了好几年,始终没办成。   范志刚在农村拉扯女儿,那日子也不容易。   1983年,为了避开超生罚款,范家从邢台搬去了保定。   偏偏那年村里还遇上了洪水,一切联系彻底断了。   马爱茹想找女儿,登报寻人,花了不少钱,结果一点消息都没有。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范玉香后来随父亲去了保定,慢慢也成了家。   她也一直对母亲心存怨气。   范志刚身体渐渐不行,2009年去世前,还特地留下一段录音,让女儿别再怪母亲。   马爱茹在天津也退休了,这些年身体每况愈下,糖尿病缠身。   她偶尔翻翻旧照片,合影里的人有的已经联系不上了。   直到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马爱茹在天津医院看牙,居然碰见了前夫和女儿。   她一眼就认出来,刚想上去说话,没想到女儿直接把她推开,冷冷地说“我们不认识你!”   那一刻,马爱茹整个人都懵了。   三十五年过去,女儿早已不是当年的小姑娘了,心里的隔阂也不是几句话能解开的。   这次短暂的重逢没过多久,马爱茹因为糖尿病住进医院。   护士辗转联系上了范玉香,女儿虽然犹豫,还是来看了母亲。   母女俩坐在病房里,马爱茹说起这些年怎么努力找人,怎么一个人在大城市熬日子。   女儿听着,手摸着胳膊上的疤,始终没说什么。   几天后,马爱茹病情恶化,最终没挺过去。   范玉香守在床头,翻着母亲的旧日记,里面夹着发黄的知青照片,还有不少写给女儿却从未寄出的信。   她想起父亲的录音,终于流下了眼泪。   母亲走了,范玉香去参加葬礼,带着自家种的野酸枣和一束白菊。那是对母亲最后的告别,也是对那段破碎亲情的一点释怀。   马爱茹不是坏人,她只是被时代推着走。   范志刚也不是怨天尤人的人,他把责任扛到底。   最难的是孩子,很多时候,成年人的选择只能让他们被迫成长。   马爱茹的故事告诉咱们,人生有时候不是非黑即白,每个人做的选择,都有难言之隐。   知青一代经历的那些年,既有时代的无奈,也有个人的坚强。   今天我们生活在更好的年代,应该多珍惜眼前的亲情和温暖,也希望类似的历史教训,今后能少一些。   参考:1979年,知青马爱茹为返城,狠心与丈夫离婚,抛下6岁女儿,一人回了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