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8日,阿根廷众议院通过一项新法案,核心内容是限制总统颁布紧急行政命令的权力。 这个法案其实早在参议院那边就已经点了头,现在众议院也通过了,等于从立法层面把“紧急命令”这件事给框进了一个时间限制里。 具体规定是,总统如果发布了紧急命令,90天内必须得到国会和参议院的批准,要是没人理它,那这命令就自动作废。 这个设定其实不难理解,有点像设个闹钟,时间一到不管有没有完成审批流程,这命令都不再有效。总统当然还保留着否决权,不过整个制度的重心已经明显在朝着“限制权力”的方向走了。 这事儿在阿根廷政坛其实不算小动作,背后是对权力分配的一次重新调整。阿根廷的总统制本来就赋予行政部门很大的权力,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社会动荡的时候。 总统可以直接发布紧急命令来应对局势。但问题也出在这儿,紧急命令在过去不少时候被用得太频繁,甚至变成了某种“绕过国会”的快捷通道。 比如在经济政策上,总统可能觉得国会程序太慢,为了抢时间就直接下令实施,但这样一来立法监督就被边缘化了,民主制度的平衡也容易出问题。 说到底,阿根廷这次立法的背景还是离不开国家过去几年的经济困局。通货膨胀、比索贬值、外债压力、失业率高企,这些问题让每一届政府都如坐针毡。 总统在应对这些危机时确实需要一些快速反应的手段,但如果靠紧急命令一条路走到底,不仅容易造成政策的连贯性缺失,也可能引发社会对政府合法性的质疑。 而且一旦换了总统,很多紧急命令会被推翻,政策一变再变,市场也跟着不安。长远来看,这种“命令治国”的方式确实不是长久之计。 当然,也有不少人担心这个法案会让总统在紧急情况下办事更慢,尤其是在需要快速应对外部冲击时,比如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或者突发性的粮食危机。 但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快”或者“慢”,而在于制度本身有没有提供一个既能保证效率又不失监督的空间。其实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机制。 比如设立临时特别委员会、紧急联合听证会之类的方式,阿根廷接下来要做的,可能就是如何让“90天”这道门槛既不变成阻碍,也不沦为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这个法案的通过,阿根廷的立法机构也算是给自己“加戏”了。过去很多时候,国会在重大政策出台时只是走个流程。 现在倒好,法律一出,国会必须在三个月之内对每一条紧急命令给出明确态度,不再有“拖着等它自动失效”的余地。 这种变化看起来是技术层面的,其实也是制度文化的一种转变。它把“责任”两个字从总统一个人身上分摊到了整个国家治理体系里。 总的来看,阿根廷通过限制总统紧急命令的法案,既是对现行制度的一次修补,也是对未来政局稳定的一种预防。从一个国家治理的角度说,它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新闻。 但却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改变。对于一个正在努力走出经济困境、重建社会信任的国家来说,这样的改变恰恰最重要。谁都知道改革不是一夜完成的事,但只要方向对了,每一步都算数。 参考资料:阿根廷众议院通过限制总统令法案 2025-10-09 07:26·央视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