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首次大授衔中,对于能授什么军衔,张仁初说:“授什么军衔,组织上有标准,个人不能考虑太多,给我个少将就很不错了!” 张仁初能打仗是出了名的,在战场上,张仁初多次带队冲锋,人称“张疯子”。 由于多次带队冲锋陷阵,张仁初先后11次负伤。 这里面有一些伤势就特别严重,比如1932年,在攻打麻城的战斗中,张仁初被子弹打中了腹部,连肠子都流了出来,可他却坚持战斗。战后,因伤势太重,张仁初昏迷了四天四夜才苏醒过来。 朝鲜战场上,时任志愿军26军军长的张仁初,也经历了朝鲜战场上零下30多度的极端严寒。 这种极端低温,对身体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从朝鲜回国后,组织上原本打算让张仁初去南京军事学院学习,不过张仁初的身体状况太差了,党组织经过慎重考虑,就在1954年9月安排张仁初去了青岛疗养,让他边休养边学习。 尽管张仁初身在疗养院,但1955年,新中国首次进行大授衔时,还是充分考虑了他的功绩。 当时,26军的评衔工作由军党委书记李耀文主持。 张仁初是26军军长,评衔这么大的事情,肯定要让他知道,李耀文就派人去了青岛,向张仁初讲了授衔的事情。 一开始,张仁初表示:“只要军区党委研究同意了就可以,我不用看了。” 后来在工作人员的坚持下,张仁初这才认真看了相关材料。 在谈到腊子口战斗时,张仁初说:“这是在毛主席和朱老总的指挥下打的漂亮仗,我的贡献没有那么大。” 在聊到抗美援朝的战绩时,他又说:“这是全体指战员的光荣,是党和毛主席、彭老总指挥得好,人民支援得好,这个账不能记错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在聊到应该授予他什么军衔时,张仁初说:“授什么军衔,组织上有标准,个人不能考虑太多,能给我授个少将就很不错了。” 按照当时的情况,军长对应的是少将军衔。 但张仁初在战争年代贡献很大,长征中的腊子口战斗、抗战中的平型关大捷和陆房突围、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等,在这些战役中,张仁初都有出色的表现。 经过综合评定,张仁初被评为中将军衔。 而张仁初也成了当时全军唯一一个被授予中将军衔的现役军长,这是对他资历、功绩的一种极大肯定。 1955年,在北京怀仁堂举行的授衔仪式上,毛主席亲自将中将军衔授予张仁初,并握住他的手,对他说:“你就说打‘腊子口’的张仁初营长吧?这一仗打得好啊,谢谢你!” 腊子口战斗中,张仁初带着红1军2师4团2营发起了6次强攻,并与迂回部队相互配合,这才对下了天险腊子口。对于张仁初在此战中的表现,毛主席记忆犹新,这才在授衔仪式上提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