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集中供热提升质效——
管网设备优化供热范围扩展
记者樊慧敏文图
集中供热事关民生冷暖,是市民心头的“关键事”。眼下天气渐凉,今年中心城区供热准备工作进展如何?能否让市民温暖过冬?
自3月15日停暖后,我市中心城区供热企业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以及省、市关于供热“冬病夏治”专项行动工作的要求,制定《2025年度“冬病夏治”工作实施方案》,全力做好本年度集中供热系统“冬病夏治”各项工作,通过供热设施检修维保、老旧管网优化改造、实施集中供热全覆盖扩网工程等举措,推动供热系统全面“焕新”,为今冬均衡精准供热筑牢根基。
设备“冬病夏治”
提升整体供热质效
热源、管网、换热站是集中供热的“三大核心”,非供热季的全面维保,直接决定着供热季的服务质量。
热源设备检修,提升设备工作效能。
热源是集中供热系统的热量生产地,其稳定运行是温暖过冬的前提。目前,关铝热电有限公司已完成机组设施检修项目1073项,完成率99%;市热力有限公司已完成设施设备维保项目3276项,完成率100%,有效消除了设备运行隐患,确保供热季热源稳定输出。
一次管网维保,保障热量稳定输送。
一次管网是热量输送的“主动脉”,市热力有限公司将管网井室清理、阀门保养作为重点,组织管线及维检部开展系统性维保。目前已完成2294项一次管网设施维保项目,完成率100%,为热量从热源到换热站的稳定输送扫清了障碍。
换热站设备保养,切实提升供热效果。
换热站是连接热源与用户的“中转站”,负责将高温热水转换成适宜居民家中取暖的低温热水。市热力有限公司对换热站设备进行全方位保养,累计完成换热站设施设备维保项目177054项,完成率100%。
管网优化改造
畅通热量输送“动脉”
管网老化、布局不合理是影响供热质量的关键问题。今年非供热季,中心城区供热企业聚焦管网优化,从一次管网到小区庭院管网,全面畅通热量输送“动脉”。
一次管网改造多点突破。
槐中路、河东街与人民南路交叉口、红旗街与学苑路交叉口等重点区域实施一次管网优化改造,切实提升供热效果;2023年启动的补偿器优化改造工程也顺利收尾,226台存在腐蚀、渗漏等现象的补偿器全部更新,可有效解决管网“跑冒滴漏”问题。
小区分户改造惠及众多居民。
走进市应急管理局家属院,楼道内新管道整齐排列,居民家中的老旧串联管道已全部更换成并联管道。“管道改得又整齐又美观,还尽量保留了原有装修,我们对改造效果很满意!”居民谢远东点赞。得益于分户改造工程,该家属院35户居民对今冬供暖充满期待。
据市热力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3月15日停暖后,该公司便积极推动中心城区部分老旧小区启动庭院管网分户改造工程。今年计划改造面积不少于4.5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7个小区的改造工程,覆盖3.7万平方米;11个小区正在施工,涉及8万平方米,更多居民将告别“老管网温度上不去且维修麻烦”的烦恼。
供热范围扩展
温暖覆盖千家万户
在优化现有设施的同时,集中供热全覆盖扩网工程也在同步推进,旨在让更多未接入集中供热的小区居民实现“暖冬梦”。
府西街社区此前一直未接入集中供热管网,居民冬季只能依赖空调、电暖气、壁挂炉等设备取暖,不仅用暖成本高,寒冬时节室内温度也难以达到舒适标准,接入集中供暖成为居民的迫切期盼。
了解到居民的诉求后,今年7月,市热力有限公司多次联合社区、居委会及居民代表召开现场协调会,商讨供热管网接入相关事宜。8月初,工程正式动工,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盼了多年的大暖今年终于要接上了,我们真是打心底里高兴,这下冬天不用再为取暖问题发愁了。”该社区居民张建刚难掩喜悦。
据介绍,今冬供热季将有24个小区加入中心城区集中供热“大家庭”,更多居民将享受到集中供热的幸福。
随着供热季临近,煤炭储备、室温监测系统建设等保障工作也在紧锣密鼓推进。目前,市热力有限公司已签订20万吨煤炭采购合同,8万吨已入库,后续煤量已开始招标工作,10月底前将完成全部储备工作,确保热源供应充足。同时,该公司根据上个供热季实际情况,选定23个典型小区安装室温采集器,实现室温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预计10月底前完成安装工作。
此外,在地热能开发方面,该公司与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合作开展地热供暖试点项目建设,在东区热源厂已完成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目前项目正在进行管网注水,10月中旬将进行设备调试,开始冷态试运行。该项目的投运,将为中心城区绿色供暖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