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还是发生了!”10月1日,浙江杭州,一女子坐了16个小时的火车来旅游,下车上了趟厕所后,突然呼吸不通畅、心脏骤停,随后就晕倒在地上!送往医院后,被确诊为“经济舱综合征”,抢救了半个小时才恢复心跳。网友:长时间久坐引起的。 当天晚上,女子和女儿原本是满怀期待的出发,计划前往杭州旅游,旅途的艰辛,尤其是16小时的火车,早已让她感到疲惫,虽然火车上有座位,但因为空间狭小,长时间坐着也难免会感到不适。 更糟糕的是,车厢里的空气流通差,加上她在途中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最终导致了血液的粘稠,形成了肺栓塞。 事情发生得很突然,甚至让人有些措手不及,女子下车前去厕所,其实就是希望活动一下,放松放松疲劳的身体,但她万万没想到,这一去,竟成了她与生命之间的最后一道分界线。 回到车站时,她的身体开始出现异常,头晕、乏力,接着就失去了意识,女儿一看不对,立刻拨打了急救电话,幸好救护车及时赶到,并且迅速送往医院。 医院的抢救过程中,医生们费尽心力地进行人工膜肺,经过了整整半小时的紧急治疗,女子才恢复了心跳,虽然她的生命得以延续,但接下来的几天,她依旧在医院里接受治疗,身体虚弱,需要靠药物支撑。 医生告诉她,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所谓的“经济舱综合征”,长时间久坐、血液循环不畅,再加上缺乏水分补充,极大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而引发了肺栓塞,导致了心脏骤停。 这起事件让人感到震惊,也引发了不少人的反思,长途旅行时,我们往往会忽视一个很简单却至关重要的事项——活动身体,及时补充水分。 很多人习惯性地在车上长时间坐着,不活动,尤其是在经济舱的座位上,更是空间局促,根本没有办法伸展一下筋骨。 而有些人因为长时间在封闭的车厢内,可能会因空气不流通而感到不适,甚至因此出现血栓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更可怕的是,这种情况并不是个别现象,近年来,类似的病例并不少见,长途旅行,尤其是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上的长时间坐姿,成为了很多人健康隐患的源头。 因为长时间不活动,导致血液在长时间不动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粘稠,血栓随时可能在我们毫不察觉的情况下形成,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其实方法并不复杂,首先,我们在长时间的旅行中,尽量保持每隔一段时间就站起来活动一下,伸展伸展身体,做做简单的拉伸运动,甚至走动走动。 这些简单的动作可以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其次千万不要忽视补水,长途旅行中,空气干燥,身体容易缺水,而缺水会导致血液粘稠,进而增加血栓的形成几率,旅行时随时补充水分,能够有效地保持身体的正常运作,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健康隐患。 除了活动和补水,健康的饮食也是保障健康的重要一环,避免吃过于油腻的食物,选择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饮品和餐食,有助于增强体力、提升免疫力,减少身体的不适感。 这起事件的发生,提醒了我们在享受旅程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长时间的旅行,不管是飞机还是火车,都需要我们保持警觉。 毕竟,旅行本该是放松心情的愉悦过程,而不是因忽视健康而带来生命危险的危险游戏。 最后,也希望大家在长途旅行时,能更加注重身体的感受,合理安排时间,做好自我保健,毕竟健康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对于这件事情,大家有什么看法? 信息来源:《51岁阿姨国庆出游坐16小时火车后突发心脏骤停 紧急送医后确诊“经济舱综合征”,上 ECMO抢救才恢复心跳。医生提醒:长途旅行适当活动不要久坐,多喝水!》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