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大陆若要武统,台湾不接受。郭台铭:大陆若要武统台湾,就送物资到前线。 最近关于两岸的话题里,马英九和郭台铭的说法挺受关注的。马英九明确表示,如果大陆要以武力方式统一,台湾是不接受的,但他特意强调自己并不是反对统一,就是不想看到用打仗的方式解决问题。 而台湾首富郭台铭则说得更具体,他拍着胸脯说要是真打起来,他的私人飞机马上就能飞,给前线送物资,不过也特意说明,送的都是医疗用品、食品这些非军事的东西。 乍一看,俩人的路数好像不一样,马英九像是在讲“规矩”,强调统一的方式;郭台铭更像是在表“姿态”,说自己要做些实际的事。 但仔细想想,这两种说法其实都没跳出台湾当下的现实处境,更像是被几重现实牢牢困住后,不得不说的话。 先说说军事上的情况,现在两岸的实力差距真不是一点半点。今年国际战略研究所出的报告里有具体数据,解放军的两栖舰艇一次就能把三个合成旅送到岸上,东风导弹库存超过1500枚,歼-20战机的数量更是台军F-16V的五倍。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谁强谁弱,而是解放军在体系上的全面碾压,覆盖台海的指挥控制系统早就建好了。 再看美国,虽然一直给台湾卖武器,但都是“火山”布雷系统这种防御性的,进攻性武器一点都不松口,明显是不想把自己卷得太深。 美国海军2024年的评估报告更直接,说要是真要介入台海,可能得赔上两三个航母战斗群,胜率还不到四成。 所以马英九说“不接受武统”,其实是避开了“要不要统一”的结果,只谈“怎么统一”的过程;郭台铭说送物资,也只是用人道主义的方式表个态,本质上都是知道军事上没法硬刚,想把关注点从战场转到别的地方。 经济上的捆绑就更紧密了,台湾每年从大陆赚的贸易顺差超过一千亿美元,对大陆市场的出口依存度高达42%,单是集成电路这一项就占了六成以上。 这么重要的经济命脉,谁也不敢随便断。而且台湾的芯片产业还牵着全球的神经,台积电是全球3纳米芯片的主要生产者,它能正常运转,离不开两岸技术人员一起协作。 摩根士丹利早就预测过,要是台积电停摆,全球科技股得暴跌三成,这可不是小事。郭台铭的鸿海集团更是这种经济捆绑的典型,他在大陆有近80万员工,年产值能到九千亿新台币,还是苹果全球供应链的核心。 他说要送物资,与其说是政治表态,不如说是作为企业老板,不想自己的商业帝国被战火毁掉。更别说那些主权财富基金,光在台积电就投了两千多亿美元,这些资本也绝不会允许台海出乱子。 还有台湾内部的民意,也挺矛盾的。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里,有67%都“拒统”,可要是问他们愿不愿意为“台独”上战场,这个数字立马就掉到8%。 嘴上喊着不认同,真要付出实际代价就退缩了。而且78%的民众都觉得该加强两岸经济合作,65%的人盼着大陆游客能再去台湾。 这种“经济上想合作,政治上放狠话”的心态,让极端的主张根本没市场。再加上有两百多万台胞在大陆工作生活,四十多万对两岸通婚的家庭,这些实实在在的联系,都是避免冲突的重要纽带。 所以别看马英九和郭台铭说的不一样,本质上都是在军事、经济、民意这三重现实里找平衡,想为自己争取更多空间。 其实现在的情况很清楚,和平已经不只是美好的愿望,更是经过实际计算的理性选择——算清楚风险、成本和代价后就会发现,只有和平,才能让各方的利益最大化。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