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师父这是不想掏钱吧?” 2016年王宝强被婚变搅得焦头烂额时,看到释永信发来

“师父这是不想掏钱吧?” 2016年王宝强被婚变搅得焦头烂额时,看到释永信发来的短信,身边助理小声嘀咕了一句,可王宝强却红了眼。 2016年那阵,王宝强的日子过得像塌了天。刚公开和马蓉的离婚消息,网上满是嘲讽和八卦,连公司账户都被冻结,他夜里经常对着手机发呆,不知道该跟谁说心里话。 就在这时,他收到了释永信的短信。开头写着“祸兮福所倚,当下困境皆是修行”,还叮嘱他按时吃饭、别熬坏身体,这些话像温水一样,让王宝强紧绷的神经松了点。 可看到后面一句“经济上有困难就告诉我,我让你师兄弟们帮你”,助理忍不住吐槽:“这不是把事儿推给别人吗?真关心就该说‘有困难找我’啊!”王宝强却没接话,只是把手机揣进兜里,眼眶有点红。 后来有人说释永信“精明”,既卖了人情又不掏腰包,可没人知道,王宝强8岁就进了少林寺,跟师兄弟们一起练功、吃大锅饭的日子,是他最踏实的回忆。对他来说,少林寺不是普通的地方,是“家”,师兄弟们就是亲人。 有次王宝强跟身边人聊起在少林寺的日子,说冬天练功冻得手裂,师哥会把他的手揣进自己怀里暖着;饭不够吃时,师弟会偷偷把馒头分他一半。那些年的情谊,不是一句“甩锅”就能否定的。 再说说大家议论的“释永信有钱”的事儿。网传他有豪车、名贵袈裟,可很少有人知道,那件被说“价值16万”的云锦袈裟,是2002年南京云锦研究所送的,为的是合作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放在少林寺博物馆,释永信从没穿过。 还有所谓的“豪车”,其实是当地政府为了方便少林寺开展文化交流,临时调配的公务用车,产权根本不属于个人。少林寺的财务更是透明,门票收入70%用于古建筑维护,20%给僧人发生活补助,10%做慈善,每一笔都要经过政府部门审核。 2018年有媒体去少林寺采访,看到僧人住的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一个书桌,吃的还是一菜一汤。负责财务的僧人说:“师父(释永信)每个月的补助跟我们一样,也就几百块,哪来的私人豪车?” 释永信推动的“商业活动”,也不是为了自己。这些年他搞少林文化节、拍纪录片,是为了让少林功夫传下去。2020年疫情时,少林寺还捐了2000万物资,要是真为了钱,何必花心思做这些? 2020年百花奖颁奖礼后,王宝强特意回了趟少林寺。那天释永信在寺门口等他,师兄弟们围着他问长问短,有人还拿出当年一起练功的照片。吃饭时,师哥拍着他的肩膀说:“当年你走的时候说要当演员,现在真出息了!” 席间有人提起2016年那条短信,释永信笑着说:“你在寺里时,师兄弟们就最疼你。那时候跟你说让他们帮忙,是知道他们肯定愿意,也不想让你觉得欠我一个人情。”王宝强这才明白,师父不是“甩锅”,是懂他好强的性子。 后来王宝强在采访里说:“那天在少林寺,吃着师兄弟们做的素斋,听着熟悉的钟声,突然觉得心里踏实了。师父那句话,不是不关心,是把我当家人,知道家人帮忙,我才好意思接受。” 现在再回头看那条短信,才发现大家都误解了释永信。在传统师徒关系里,师父更像大家长,不是凡事都要自己出面,而是让家人之间互相扶持。他知道王宝强好面子,直接说“我帮你”,王宝强可能不会接受,可师兄弟们帮忙,就成了“家人间的照应”。 那些说释永信“精明”的人,大概没体会过这种“家人般的师徒情”。对王宝强来说,那条短信不是一句简单的安慰,是告诉他“你不是一个人,家里还有一群人等着帮你”。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释永信让师兄弟们帮忙,是甩锅还是真关心?如果是你遇到难处,更愿意接受长辈直接帮忙,还是家人间的互相照应?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