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张伯礼被“碰瓷”,院士合影明码标价,“傍名人”背后是一条灰色产业链

冒用百岁院士名义的诊所老板,盗用张伯礼名号的医馆药房,正在全国各地悄然滋生,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今年10月,中国工程院院

冒用百岁院士名义的诊所老板,盗用张伯礼名号的医馆药房,正在全国各地悄然滋生,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

今年10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授权校方发布一则严正声明,指出社会上出现的“伯礼医堂”、“伯礼国医馆”、“张伯礼中医院”、“张伯礼大药房”等机构均与他毫无关系。这些机构冒用他的名字宣传产品、培训,误导公众,严重损害公众健康。

这并非个例。不久前,101岁的中国解剖学泰斗钟世镇院士也因被冒充学生“蹭合影”而被迫发布声明,手写签字维权,揭露有人通过与他合影企图营造“师出名门”的假象。

01 名人之困

短短一年间,多位院士接连遭遇“被碰瓷”的尴尬处境。

钟世镇院士去年百岁生日时,杨炯等五人通过冒领庆典服装混入会场,纠缠钟院士拍摄大量合影和视频。

随后,这些影像被扩散到朋友圈和工作场所等公开场合,企图给公众造成“师出名门”的假象。

更具欺骗性的是,冒用张伯礼院士名义的机构不仅名称上与院士紧密挂钩,还在社交媒体上开设了相应公众号,加大了识别的难度。

张伯礼院士曾公开表示,网络上很多他讲话内容的视频实际上都是假的,并提醒公众“凡是捎货的肯定不是我的”。

02 灰色产业链

令人震惊的是,“傍名人”行为已演变成明码标价的交易。

有媒体发现,多家商家在二手交易平台公然销售“院士合影”、“带见名人”服务,标价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这些服务涵盖钟南山、张伯礼院士以及雷军、莫言等各界名人。

有商家直言不讳地宣传“安排合影提升身份档次”、“用于企业背书”。

实际上,这些服务只是利用学术会议等开放环境,并无特殊通道。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苟博程律师指出,这种行为除侵犯肖像权和名誉权外,还可能构成诈骗罪共犯。

若平台未履行监管责任,也需承担连带责任。

03 法律盲区与维权难题

然而,面对这些“碰瓷”行为,名人维权却面临诸多困境。

钟世镇院士团队与杨炯之间的交涉长达一年之久。

期间经过多次沟通,包括线上、线下不同形式的交流,甚至有商会工作人员出面调和,但最终未能达成一致。

唐雷,曾任钟世镇院士科研助手,对此感到无奈:“杨炯不积极处理,最后一定会走到这一步,因为钟老团队的人讲究严谨、逻辑,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存在。

更令人忧心的是,这些“碰瓷”行为往往游走在法律边缘。

未经授权公开发布与院士的合影,即使未牟利,擅自在朋友圈、工作场所等公开场合传播,同样构成侵权。

04 社会信任的侵蚀

“碰瓷名人”之风侵蚀着社会信任的基石。

当学术权威沦为朋友圈的打卡景点,我们不仅在消费名人的声誉,更在消耗社会的公信力。

在医疗领域,一张与学术泰斗同框的照片,放在诊所橱窗就是无形的信用担保,挂在官网就是高级的学术背书,其价值远超普通合影。

钟世镇院士团队在声明中表达了最深的忧虑:若这些照片视频被用于非法行医的宣传,将给公众信任造成极大的影响与危害。

05 遏制歪风

面对日益猖獗的“傍名人”现象,需要多方合力才能有效遏制。

法律层面,必须加大侵权行为的代价,让违法者望而却步。

苟博程律师建议,院士可要求侵权人立即删除侵权内容,并通过公开声明消除不良影响。侵权人还需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

监管层面,平台应加强对“名人合影”类服务的审核与管理。

根据电子商务法,平台有义务对商家进行审核和管理。若平台明知或应知商家销售违法服务,却未采取删除、屏蔽等措施,可能被认定为共同侵权。

公众教育同样关键。天津中医药大学在声明中提醒广大社会公众提高警惕,仔细甄别各类组织机构的真实性及合法性,切勿轻易相信非正式渠道发布的信息。。

在钟世镇院士发出声明后,一位网友评论道:“真正的师徒传承是慢火细炖的煲汤,有人却偏要当自热火锅来泡——图快图省事,失了真味。”

商家们仍在各大平台公然销售着“院士合影”服务,明码标价,从几千到数万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