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滚滚红尘时,林青霞问三毛:“胡兰成那样从根上烂了的一个男人,为什么张爱玲那么痴迷他?”没想到三毛一句话,让她决定离开自己的“胡兰成”。 盛夏,片场的灯光刺眼,林青霞坐在化妆镜前,手指一遍遍摩挲剧本,她转头问三毛:“你真的觉得,张爱玲是爱疯了吗?” 三毛几乎没怎么思考,语气极稳:“疯?我们大概都疯了吧。” 林青霞愣住了,空气里像是被这句话切割成两半,三毛又喝了一口咖啡,没再多说,林青霞却把这句掷地有声的话反复咀嚼,心里有种莫名的刺痛。 片场的休息室里,三毛顺手翻开剧本,随口问:“你会为一个人,把自己燃成灰吗?”林青霞摇摇头,但眼神飘忽,仿佛那个答案早已藏在心底深处。 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故事其实林青霞早就听过,张爱玲明知胡兰成风流,还是一次次原谅,甚至在胡兰成落魄时把自己仅有的稿费寄过去,最后独自漂泊美国,任由孤独将她包围。 林青霞总觉得自己和张爱玲有相似的地方,她们都在爱情里反复试图拯救一个不值得的人,哪怕明知结局注定是自我消耗,还是愿意再赌一次。 三毛看林青霞的背影,突然笑了一下,“你比张爱玲幸运,你还有选择。”林青霞没接话,只是低头捏紧了剧本,指节泛白,仿佛用尽全身力气在和自己较劲。 那天收工后,林青霞独自走在夜色里,脑子里全是刚才的话,她第一次认真审视自己和秦汉之间那段拉扯不清的感情。 从1973年相识开始,林青霞和秦汉的故事在圈子里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多年间,时断时续,秦汉永远温柔却犹豫,林青霞永远在等,却等不到一句确切的承诺。 两个人合作拍戏时,秦汉会在片场给林青霞递水,帮她挡风,外人眼里是细腻体贴的好男人,林青霞却知道,每次他转身离开,自己的心也跟着凉了半截。 某次戏杀青夜,林青霞喝了点酒,试探着问秦汉:“你到底想要什么?”秦汉只是沉默,后来轻描淡写地说:“我们都太累了,顺其自然吧。” 林青霞那晚失眠到天亮,第二天照常带着职业笑容进组,没人看见她在化妆间里把妆容补了又补,只为了掩盖眼底的青黑。 在秦汉面前,林霞永远学不会潇洒,哪怕已经是几代人的女神,她依然会为了他的冷淡掉眼泪,却也习惯了在聚光灯下装作无所谓。 三毛的话像钉子,一点点钉进林青霞心里,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也只是渴望一丝虚假的温暖,把秦汉当成救命稻草,其实不过是另一种自我折磨。 秦汉并不是坏人,但他不够坚定,林青霞想起三毛说的:“爱里最毁人的不是背叛,是永远得不到答案。”她终于明白自己和张爱玲最大的相似:都在不值得的人身上消耗最好的年华。 林青霞慢慢开始抽离,她不再主动联系秦汉,把时间花在读书、写作、和朋友聚会,甚至尝试和圈外人相处,发现生活远比想象中宽广。 三毛其实懂得太多,她和荷西的爱情不完美却纯粹,荷西死后,三毛独自漂泊世界,她在撒哈拉沙漠里写书、在台北夜市里和小贩聊天、在西班牙街头买花,生活里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洒脱。 三毛曾经在日记里写:“没有谁能帮你抵挡孤独,只有你自己。”林青霞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心里震了一下,她开始试着和孤独和平共处,将生活过得越来越像三毛。 1991年,三毛在台北去世,林青霞接到电话时,站在窗前看着城市的灯火,久久没有说话,三毛曾用最温柔的方式讲了最残酷的真相,林青霞终于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她开始逐渐淡出和秦汉的联系,不再把全部情感投注在一段没有未来的关系上,身边人都觉得她变了,只有林青霞自己知道,三毛的那句话像钥匙,终于让她打开了心里的那扇门。 事业上,林青霞并没有因为情感波折而停滞,相反,她在《滚滚红尘》之后演技备受肯定,导演和投资人依然争抢她的档期,林青霞却学会了选择,把更多时间留给自己。 曾经的林青霞总觉得离开秦汉就会失去一切,现在的她明白,幸福其实只掌握在自己手里,三毛的故事提醒她,女人的成长不是靠依附谁,而是靠和自己和解。 1994年,林青霞与邢李原结婚,没有发布会没有轰动,只有极少数亲友出席,她终于选择了一个能让自己安稳的归宿,而不是继续消耗在无尽的等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