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5 个月没买一粒美国大豆,特朗普急了,转向印度大力推销。 眼看美国大豆进入了收获季,中国却已经 5 个月没买一粒美国大豆,特朗普团队终于急了。 据多家外媒报道,目前,美方正在全球拼命推销大豆,不仅在敦促非洲和亚洲增加购买量,甚至将推销重点放在了印度,希望印度能凭借自身体量,吃下那些被中国放弃的大豆出口份额。 #美媒称中国近半年没买过美一粒大豆 #的话题已在国际经贸圈引发热议。 这场大豆贸易僵局始于 2025 年 4 月,特朗普政府以 “打击芬太尼” 为由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中国随即暂停美国大豆进口,至今已持续 6 个月。 此时美国大豆正迎来集中收获期,美国农业部最新报告显示,2025 年产季大豆未售库存高达 4200 万吨,足够中国市场消耗一整年,库存压力创 20 年来新高。 大豆对于美国农业至关重要。 2024 年,大豆是美国出口最多的农产品,出口额占到了全部农产品出口总额的 14%,直接关系到中西部数百万农民的收入。 特朗普团队的焦虑不难理解,2024 年中国从美国购买了超过 126 亿美元的大豆,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约 51.4%,相当于每两吨出口大豆就有一吨流向中国。 为填补缺口,特朗普的贸易团队从 8 月起密集行动,先是派代表团赴非洲多国施压,要求增加采购量,随后将重心转向印度。 9 月中旬,美国农业部长率团访问新德里,与印度财政部长耶伦举行闭门会谈,提出希望印度将大豆进口量从每年不足 100 万吨提升至 1500 万吨。 但这一提议很快遭遇闭门羹。 印度农业部长在会谈后公开表示,农业和乳制品领域是 “不可谈判的红线”,绝不会为美国大豆敞开市场。 印度的拒绝有着现实考量,该国 70% 人口依赖农业为生,美国大豆因政府每吨 300 美元的补贴,运到印度港口的价格比本地大豆低三成。 一旦放开进口,预计半年内将有一半本土大豆加工厂倒闭,2 亿农民面临失业风险。 8 月初,印度农民协会已组织万人抗议,扛着锄头围堵议会,反对任何放开农产品进口的政策。 转基因问题更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美国大豆多为转基因品种,而印度民众对转基因食品接受度极低,德里大学研究显示,超过 70% 的印度消费者拒绝购买转基因农产品。 莫迪政府对此心知肚明,在 2025 年大选临近的背景下,绝不会冒触怒农民选民的风险。 美印关系的紧张更让推销难上加难,印度因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近期遭美国多次威胁制裁,国内反美情绪持续升温。 《印度时报》民调显示,62% 的受访者反对 “为讨好美国损害本土农业”,莫迪所在政党的支持率已因此下跌 3 个百分点。 事实上,即便印度愿意进口,也根本无力填补中国留下的空缺。 2024 年印度大豆进口额仅 8.2 亿美元,不及中国当年采购量的 7%,其国内大豆加工产能也有限,全国最大的大豆压榨企业年处理能力不足 800 万吨。 更关键的是,中国早已通过多元化采购化解了停购风险。 2025 年 4 月以来,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 240 万吨,占当月进口量的三分之一。 9 月阿根廷宣布取消谷物出口关税后,中国买家立即订购 10 船共 65 万吨大豆,完成 10 月船期采购任务,11 月船期也已预订 15%。 美国大豆在市场上还面临质量劣势,巴西大豆平均蛋白质含量达 34%,高于美国大豆的 31%,更受中国榨油企业青睐。 特朗普团队并非没有意识到问题,但其全球推销行动收效甚微。 非洲最大进口国尼日利亚仅同意增加 100 万吨采购,欧盟因食品安全标准限制,全年进口量难超 300 万吨,印尼等国也仅象征性追加订单。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在 9 月声明中无奈呼吁,政府应 “优先确保与中国立即达成大豆协议”,而非寄望其他市场。 10 月 8 日,特朗普在爱荷华州竞选集会上仍嘴硬称 “印度很快会签下大单”,但台下豆农的掌声稀稀拉拉。 当天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下跌 1.2%,创两周新低,反映出市场对需求缺口的担忧。 这场大豆贸易博弈背后,是中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布局的成效,也是美国农业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弊端暴露。 信源:5月起中国一粒都没买”!丢了中国大豆市场的美国使劲“找补”——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