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记者田甜
正值金秋,阜新市彰武县西六家子镇千亩红薯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丰收季。与传统秋收景象不同,田间不见柴油拖拉机的黑烟,取而代之的是轻快驶过的纯电动拖拉机。泥土翻涌,一个个红润饱满、个头匀称的红薯破土而出。通过“零碳”种植方式,这些红薯不但销路有了保障,还涨了身价。
“今年我们的‘零碳红薯’种植面积达3800余亩,平均亩产5000斤左右。”北京一石好米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于克达站在田埂上,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于克达口中的“零碳红薯”,有着一套贯穿种植全过程的严苛标准——全程施用有机肥和农家肥,采用人工与机械结合的方式除草,就连田间作业的拖拉机,也全部采用电动等新能源农机作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生产的碳排放。
“零碳种植能有效提升红薯的品质与口感。”于克达说,得益于纯净的土壤环境、科学的水肥管理和低碳的作业方式,“零碳红薯”受到市场青睐,“普通红薯批发价每斤约1.2元,我们的‘零碳红薯’起步价就是1.5元,既满足了消费者对高端健康农产品的追求,也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增收。”
为确保“零碳”的可追溯性,这些红薯有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原产地追溯码。消费者只需用手机扫描箱体上的二维码,红薯的生长过程就一目了然:它生长在哪块编号的地块,灌溉水质、虫害防治方法是什么,包括采挖、仓储、出库时间等都清晰罗列、透明可查。
采收当天,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8名红薯经销商来到现场,在田间地头开起了产销对接会,现场达成销售额370万元。“‘零碳红薯’满足了越来越多消费者对绿色、低碳、健康农产品的需求。”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张月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