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风险提示|警惕非法“代理退保”守护个人财产安全

9月,金融监管总局、公安部联合发布第一批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引发公众关注,此次公示信用卡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等金融领域高发典型案件,彰显权威机构依法严惩以“代理维权”形式掩盖非法获利目的的犯罪分子、依法划分权利行使与违法犯罪的边界的坚决态度。金融监管总局、公安部持续加大工作协同力度,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重拳出击严厉打击金融领域“黑灰产”突出违法犯罪行为,取得积极成效。

概念解析

什么是非法“代理退保”?

非法“代理退保”指的是不法分子采用不实宣传等方式,使保险消费者陷入错误的认识,通过伪造销售误导证据,同时唆使保险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用于退保,利用闹诉、缠诉等不合理方式向监管、保险公司施加压力,达到办理高额退保的目的,后向保险消费者收取代理费、咨询费等费用的行为。根据已有判例,“代理退保”可能涉嫌敲诈勒索罪、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罪行。

非法“代理退保”并不是2025年的新概念,实际上,自2021年起,金融监管局(原银保监会)就在持续发布关于防范“代理退保”黑灰产、非法中介等风险提示,提示广大消费者理性维权,同步开展黑灰产线索收集和打击整治工作。监管之所以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来肃清金融市场,终极目的还是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因为非法“代理退保”不只是损害保险公司一时的利益,更是影响被保险人的长远保障和市场的良性发展,危害后果是不可估量的。

案例一

被保险人失去保险保障自行承担高额医疗费用

保险姓保是监管一直以来的主张,着重强调保险的保障功能,保险公司也乐于推出重疾险、医疗险等具备保障功能的保险,但该类保险却是不法分子开展“代理退保”的集中火力点,因为该类保险往往保障成本比较高,一旦退保,现金价值比较低,这也意味着被保险人将失去保障,遇到疾病无法理赔,重新投保费率会增加、已查疾病会剔责,甚至可能被拒保。

2020年6月,林先生在某保险公司购买了一份重大疾病保险,保险保额30万元。2024年5月,林先生在某视频号看到“专业团队指导全额退保”广告,林先生认为自己还年轻、身体很健康,得重大疾病概率很低,便听从“专业人士”的教唆,进行“投诉维权”退保。保险公司多次与林先生沟通讲解利害关系,均无效果,无奈之下为林先生办理退保。退保后仅仅不到2个月,林先生感觉身体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发现肠道多发肿瘤需要住院,检查后确诊是恶性肿瘤。面对后续高额的化疗费用,才退保没多久的林先生,为自己不久前执意退保的行为懊悔不已,然而时光却不能倒流了。

案例二

个人信息泄露遭遇以“代理退保”为名的诈骗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更有不法分子假借“代理退保”的名义,欺骗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转账等。退保是保险消费者的一项合法权利,在保险法中有明文规定,保险消费者有权解除合同,保险公司必须退还保单现金价值。保险消费者需要办理退保的,不需要通过其他人,不需要支付所谓的办理费用,咨询保险公司的客服,按照相关流程办理即可。如果有人向保险消费者承诺全额退保,要求提供个人信息协助办理的,那极有可能是诈骗。

2024年,潘先生在某视频平台看到“退保新政、认证权威”内容后,因短期资金周转问题,产生退保想法,经留言咨询后,自称“专业金融维权机构”发来信息,声称有专业的团队和渠道,保证能办理全额退保,且手续费低廉。在“专业人员”诱导下,潘先生按照要求提供了身份证、保单、银行卡等个人重要信息,并签订一份“代理退保协议”,支付一笔咨询费用。后续,对方不断以各种理由要求潘先生继续转账,用于打通关系、应对保险公司调查等。当潘先生意识到可能被骗,想要停止委托时,却发现对方已将自己“拉黑”。后期,潘先生还不断接到各种“助贷”、信用卡套现等骚扰电话。潘先生不仅损失金钱,造成经济受损,个人信息也被非法泄露,不堪其扰。

案例三

卷入敲诈勒索等犯罪付出沉痛代价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实施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以业务员存在违规行为或者保险公司存在其他销售问题为由,虚构事实、恶意投诉,已经超出正常合法维权的范畴,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将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至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保险消费者有权投诉,但投诉内容应当客观真实,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否则,可能卷入犯罪。

2024年11月,某地“代理退保”黑产团伙虚构身份,以协助保险消费者维权为幌子,故意怂恿、教唆消费者编造夸大或虚假的证据,发起大量不实投诉举报,逼迫保险公司高额退保,进而从消费者处获取大额抽成,并在“代理退保”过程中,实施了诈骗客户钱财以及非法获取、出售客户个人信息等行为。该案“代理退保”黑产团伙成员因犯敲诈勒索罪,被某地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至十一年不等的刑罚,并处5000元至10万元不等的罚金。案件涉及的消费者,因配合犯罪分子伪造证据、提供虚假信息,也受到公安机关的传唤和教育。

温馨提示

轻信非法“代理退保”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一个普通的家庭未必能承受其带来的严重影响,且风险不会因为保险市场的变化而降低,风险事件更不会因为一时不发生就永远不发生。

平安人寿在此提示广大保险消费者,被不法分子忽悠办理退保的时候,考虑一下自己购买保险的初心,如果发生风险事件,是否真的做好了“听天由命”的准备?考虑一下自己辛苦赚来购买保险的费用,是否真的应该给不法分子所谓的“代理费或咨询费”?考虑一下个人信息泄露,是否会危及个人甚至是家庭的财产安全?如果因办理退保而卷入犯罪,值不值得?

保险市场因为不法“代理退保”正在经历“阵痛”,但发展势头仍然强劲,金融监管总局披露2024年保险业经营数据显示,2024年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7万亿元,原保险赔付支出2.3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分别较上年增长5.7%、19.4%。

随着监管、公安、保险公司等各方共同努力,以及保险销售的不断变革,保险市场“阵痛”终将过去,理智的保险消费者守住自己的初心,没有轻信“代理退保”的谎言,而不理智的保险消费者将因为轻信不法分子“代理退保”,可能沦为行业变革的牺牲品。